收藏文章 

11/02/2016

愛國主義的宣傳

1792年志願軍出征(馬賽曲)

Le Départ des Volontaires(La Marseillaise)

石雕  高12.7米  1833-1836年製作

雕塑家:呂德 François Rude(1784-1855) 71歲

風格:新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過渡時期

在巴黎凱旋門面向香榭麗舍大道

  拿破崙大帝在1806年下令建造巴黎凱旋門,但在1815年戰敗後,波旁王朝復辟,工程停頓下來,直至1830年另一房的路易菲力上台做憲政王時才重新補做完成,前後時間經歷31年。凱旋門的裝飾大石雕壁畫是在1830年後的作品;在兩面有四幅,分別為:1810的凱旋,1814的抵抗及1815的和平,最有名的是紀念1792志願軍出征的這一幅。它是在路易菲力掌權期間製作的,也是呂德留名後世的傑作。呂德的一生經歷過大革命、拿破崙年代,復辟時期他曾避難於比利時,路易菲力君主立憲時期最為得意,最後幾年見到拿破崙三世在位。他的政治態度開始時是拿破崙派,但後成堅定共和主義者。

馬賽曲

  這幅雕塑是紀念1792年志願軍從法國南部的馬賽市出發,對抗第一次反法聯盟的奧.普.法舊王朝的戰爭。法國在1789年大革命後第一場的重要戰役,名為瓦爾密戰役(Battle of Valmy),在法國境內北部。敵方軍隊訓練有素,法國只有少許老兵和雜牌軍,但此役竟然法方贏,將敵軍趕出法境,那一天是1792年9月20日,過兩天,9月22日法國國會正式投票通過第一共和的成立。這場仗雖然雙方死傷不多,但符號性很強,革命政權宣傳「人民軍隊戰勝舊軍隊」。

 

  自願軍是在1792年7月5日從馬賽徒步出發,急赴前線,邊行邊唱由一軍官(Claude Joseph Rouget)編寫的馬賽曲(La Marseillaise),幫助分散注意力,減低徒步遠征的疲勞。1879年此曲立為法國國歌,唱到今天。近日法國上上下下重新興起唱國歌,這是在巴黎受恐怖襲擊後的新現象。

 

  呂德以他的新古曲浪漫主義混合的特有風格製作這雕塑。放得最高的是位女子,眼晴凸出,口張大像唱「馬賽曲」,「拿起武器、市民們……」,右手持刀往前衝,左手像在呼喚後面的人快跟上。女子是羅馬戰神Bellona,是自由的化身,她正在鼓舞國民的愛國心,參軍抵抗敵人。雕塑的下半截是來自不同世代的軍人,有穿中世紀甚至法國古代的高盧戰士服裝,也有半裸甚至全裸的普通人民,齊跟自由女神走,保衛祖國。

 

  人物的表情及佈局的戲劇性達浪漫主義風格。

 

  我常向團友們提議,若果用音樂配,最適宜聽貝多芬和柏遼茲的交響曲。

 

  呂德親手做的石膏稿樣藏於他出生的城市Dijon的博物館。建議朋友們,Dijon的藝術館值得一遊,那城市亦是Bourgogne紅酒的集散市場。

 

  農曆新年,讓筆者向各讀者及編輯部各同事說一聲:新年好!心想事成!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原生家庭對成長有咩影響?改善溝通有計可施?► 即睇

Immerse yourself in Arts Month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雙幣交易
財政預算案2024-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