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10/12/2020

在疫情的陰霾之下,台灣本土電影是如何崛起?

  戲院再度關閉,今年聖誕檔期凶多吉少,各地電影業進入寒冬,唯獨台灣,因為防疫成功而一枝獨秀。金馬獎如期舉行,幾部本土電影票房破億,在全年荷里活大片寥寥可數的狀況下,台片今年票房有明顯進賬。

 

《消失的情人節》電影劇照

 

議題多元製作成熟

 

  在香港戲院月前重開的日子裏,幸而成功舉辦了香港亞洲電影節、部分香港同志電影節目和國際電影節的後續節目,趕及看了好幾部台灣電影,今年雖算沒有格局很大的電影,但每部都充滿本土特色。

 

  愛情片有《消失的情人節》、《怪胎》,均是孤立男女同病相連,卻共同創造了精緻的世界觀;倫理片有《親愛的房客》、《孤味》,關於愛與釋懷,算台灣非常擅長的類型,還有特殊學校性侵議題主導的《無聲》和觸及戒嚴時期的同志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我不是每部戲都十分喜歡,但無可否認的是,部部的製作水平也很高,很明確是工業健全的表現。

 

《消失的情人節》電影劇照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電影劇照

 

不正常時光的異彩

 

  在正常的日子,就算是誠意之作,也因為荷里活大片,尤其是超級英雄片的夾擊下,本土電影只可以在大片與大片之間的小空檔中爭扎求存。荷里活片有經濟規模優勢,大市場自然有大製作,性價比高於本土電影是無可否認的事,但內容卻千篇一律,只追求官能刺激。觀眾很現實,戲院也很現實,大家真金白銀買票進場,汰弱留強。

 

  在這個異常的時刻,台片站穩了陣腳,順水推舟,相信未來新一浪的製作只會愈來愈好。而香港曾經風光,今天走到如斯田地,疫情中好些人轉行,好幾部準備上映的好戲在戲院停罷的日子裏進退兩難,這刻我們望著彼岸只能羨慕。

 

本土電影在大片的夾擊下,只能在空檔中爭扎求存;

但在這個異常時刻,台片卻站穩了陣腳。— 李駿碩

 

《孤味》電影劇照

《無聲》電影劇照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2「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及「最佳表現衍生產品數據供應商」兩大獎項 ► 了解更多

Travel, Eat, Sleep, Repeat

You May Also Like
#電影 #Movie & Drama #台灣電影 #無聲 #孤味 #消失的情人節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連環爆雷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