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1/10/2022

葡萄酒「碳」世界:一樽酒,由葡萄種植到出品,都留下碳足跡!最大元兇竟然是它?

  人人都提碳足跡,人人都會有碳足跡!世界各國政府的環保政策都有不同,但主流聲音都會傾向減少碳排放,希望有助減慢氣候轉變的速度,多地官方機構及非官方機構開始對各行業施加壓力,促請企業提高其碳排放量透明度,其中農業、林業及其他土地應用已經佔去所有氣體排放的五分一,而全球葡萄園地(包括所有食用及酒造用葡萄)約有七百三十萬公頃之多,釀造出大量葡萄酒供給世界各地消費者,自然產生一定分量的溫室氣體,那酒業當然不能獨善其身。

 

  葡萄酒業所構成的碳足跡,一直是行內外的熱門議題,因為從葡萄種植到釀酒,然後再從包裝好的產品運輸、批發,銷售到餐飲業或零售業,甚至是酒樽被環保回收再造,整個製造、銷售及消耗過程都有留下碳足跡,不過最關鍵還看葡萄種植、釀酒、灌酒入樽及營銷分發。

 

  有人指出葡萄種植會吸入二氧化碳(CO2),然後排出氧氣,理論上碳足跡不怎會怎樣高。不過要留意,除了種植及採摘葡萄外,葡萄種植過程中會產生碳足跡的,還有極多,包括季前的枝葉修建、新苗栽種、全程的土壤管理、堆肥、使用植物檢疫產品、機械應用、各樣物資及葡萄運送。到了釀酒階段,從葡萄果實抵達酒廠到發酵釀酒,期間所需電力以便釀製、儲存、溫度控制、酵母及酵素應用、泵酒、廢物處理、衛生用品等,均會為溫室氣體排放作出一定「貢獻」。至灌酒入樽部分,酒樽、酒盒、瓶塞、包裝、儲存用品及相關水電,當然有明顯碳足跡。最後分發貨品,運輸就是負責產出最多碳足跡。

 

  簡單而言,一樽酒的碳足跡,最大元兇是玻璃樽,佔去全樽酒的五成。可是要在短期內摒棄玻璃樽作載酒容器,實在艱難,故現時行內主要以減輕酒樽重量為降低碳足跡的方法。至於酒樽塞選材,對整體碳排放也有一定影響。坊間最常見的用料乃是水松軟木塞(Cork)及螺旋扭擰蓋(Screw cap),在行業內一般的相關討論大多是圍繞著是否可以透氣,杜絕TCA黴菌入侵酒液、陳年時間長短,絕少談及碳排放比較。然而,根據去年一份由安永生命週期評估研究報告(Ernst & Young Lifecycle Assessment)結果,發現使用軟木塞封瓶的酒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只是螺旋扭擰蓋的一半,主因是軟木樹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整體可減低生產一樽酒的總碳足跡。

 

水松木塞有黴菌問題,導致不少酒廠過去多年轉而使用鋁製旋轉扭擰蓋,然而最近又有研究發現軟木塞的碳足跡比扭擰蓋優勝,酒廠們選擇包裝材料時,會否因此而進入兩難狀態?(圖片由作者提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亞洲最矚目財經講座】陶冬看「2023年:政策轉變之年」與您分析環球市場焦點、中國宏觀經濟、香港樓市前景。► 火速報名

Wander in Art

You May Also Like
#葡萄酒 #環保 #溫室氣體 #酒 #碳排放 #玻璃樽 #碳足跡 #酒樽塞 #水松軟木塞 #螺旋扭擰蓋
More on Travel & Din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領展供股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