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05-28

如何解决鼠患

  自從去年香港黃大仙區發現全球首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最近,又再出現三宗相關個案,其中一名長期病患者更在感染後離世,三名病人分別居於九龍城、南區及屯門,港九新界均無一倖免。雖然專家暫時未能確認患者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傳播途徑,但鼠疫威脅仍然嚴峻,同時也反映鼠患問題並不只局限於特定地區,情況令人憂慮。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先生亦表示目前病情只是冰山一角,社區可能存在更多潛伏個案,因為現時本港檢驗病毒性肝炎試劑的靈敏度較差,無法驗到大鼠戊型肝炎,故醫生亦難以察覺。香港人口密集,若大規模爆發鼠疫,後果不堪設想。

 

  現時香港政府的滅鼠方法只是治標不治本,雖然有估計政府自2008年起已經花費逾16億元打擊鼠患,然而措施成效不彰。食環署每年皆在選定範圍放置鼠餌,透過統計餌食被老鼠咬囓的百分比,計算出鼠患參考指數,然而,不少人士認為有關指數未能反映實際情況。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食環署擺放鼠餌的位置雖然在衛生黑點,例如食肆後巷或垃圾收集站附近,但正因如此,老鼠有更多更有吸引力的食物選擇而毋須選擇鼠餌,故即使鼠蹤處處,鼠患監察指數還是長期偏低。

 

  夏天是鼠患嚴重的季節,當局有必要增加調查次數和地點,確保能夠掌握更全面的資訊。同時,由於鼠患監察指數容易受環境和人為因素影響,政府應考慮引入其他更客觀的指標和計算方法,包括投訴個案數字、捕獲的活鼠或檢獲的死鼠數目,以及鼠洞和其他有鼠跡的通道位置等,而不是低估了各區的鼠患問題,認為「本港公眾地方的鼠患情況大致受控」。

 

  除了改善環境衛生,在更多地點投放老鼠藥及設置捕鼠器外,最根本的問題是政府日常的滅鼠工作欠缺協調。政府去年7月成立「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惟實際上卻依然難改部門之間各自為政、自掃門前雪的情況,過去鮮有統籌跨部門滅鼠行動。由於不同部門的管轄範圍不同,例如食環署負責後巷街道和街市等、屋宇署管理公共屋邨範圍、康文署則負責公園環境維護,而老鼠行跡不定,即便市民向政府舉報鼠患黑點,政府部門亦欠缺承擔,互相推卸責任,甚少即時採取補救措施和合力採取打擊行動。

 

  另一方面,部分公共屋邨的滅鼠工作由房署外判商負責,外判商或物業管理公司往往拖拖拉拉,甚至要求住戶自行做好家居清潔,市民只能自求多福。鼠患不是簡單要求市民加強家居清潔便能解決,房署應加強監督外判管理服務商防治鼠患的工作,確保物管公司妥善處理邨內各項環境問題,跟進他們的滅鼠工作。

 

  政府也應引入新的滅鼠科技與措施,例如美國芝加哥便利用大數據分析老鼠行蹤和政府接收的市民投訴的關係,包括樓宇滲水、餐廳食物中毒及非法棄置廢物等,藉此預測即將爆發鼠害的區域,並提前派遣清潔人員作針對性處理。新加坡亦利用動態和熱能感應器監察老鼠活動蹤跡,包括老鼠的藏匿點、活動路徑和使用次數等,藉此掌握老鼠的活動範圍和分佈,有系統和策略性地杜絕鼠患。

 

  政府應該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不能在疫症爆發時才後知後覺,政府應重新檢視現時的防治鼠患措施,考慮參考其他地區的做法,改善滅鼠政策。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容我細說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