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8-01-15

扶幼助弱 學校把關

  繼日前屯門有對小兄妹分別懷疑遭虐待及謀殺後,再有社工在旺角揭發一對曠課的小姊弟懷疑受虐待。如何去找出及幫助這類受虐兒童及青少年才是當前關注,而不是只著眼於找出哪個政府部門需要問責、「孭鑊」。單從兒童及青少年成長角度看,無論是找出問題或予以幫助,學校及教育局的角色都十分重要。

 

  香港再不是幾十年前的社會,學校及家庭也大有分別,兒童及青少年學生在成長路上遇到的問題亦迥異。以前除了主流文法學校和工業學校之外,便只有照顧具先天缺陷,如視障、聽障或肢體傷殘學生的特殊學校,一般身心及智力正常的學生只有「升學」或「輟學」兩個選擇,以前的學生不是完全沒問題,可能只是政府難以兼顧。

 

  時代不同,今時學生或子女的情緒及行為問題,一般教師及父母仍未有足夠培訓及專業知識可以應付和照顧得到,而學校的社工、輔導老師或駐校心理學家便可提供這方面的支援。不過,最近個案令人失望的是,學校與社署會以「諮詢」、「轉介」、「求助」等理解上的差距,互相推卸責任,甚至文過飾非,而不曾為學童多行一步,切實提供應對方案,都是失職失責。

 

  當發現到在情緒及行為上需要支援的學生,學校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只把那些學生界定為「曳」、「頑劣」、「無心向學」便算,而是應積極考慮轉介—那不是推卸責任或影響校譽,而是切實為學生的利益著想。不過,原校的校長老師願意轉介,也不代表這類學生便可獲成功轉介到相關群育學校就讀。

 

  根據2013至2016年度3個學年的成功轉介率,約600至700個個案中,會有約75%至80%獲成功轉介,而未獲轉介的20%至25%,即約120至130人,則因資源所限而未獲照顧。再看全港7、8間群育學校的學生數目,共約600人,對比全港中、小學共約70萬名學生,比例不足0.1%,以今時社會情況,學額並不足夠。

 

  大部分設有院舍服務的群育學校,不但可支援有情緒及行為問題的學生,也可讓一些家庭照顧嚴重不足、不被父母接納或懷疑被虐待的學生就讀。當主流學校有足夠警覺性識別出有「群育」需要的學生,繼而作出轉介時,若因群育學校學額不足而未能成功,便不能真正幫助到有需要的學生。

 

  要切實幫助到受到虐待的兒童,學校老師是第一線,然後才是社工。老師和社工都要有足夠觀察力,提高警覺,以識別出有需要的學生,予以轉介;另一方面,政府也要為他們提供足夠學額。不過,個別學校卻對懷疑學生受虐及轉介的個案另有考慮,明天再談。(群育扶幼二之一)

 

轉載自: 晴報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如何搞好家庭關係?關係破裂幾時要放手?修補關係切忌讓XX充昏頭腦!► 即睇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虐童 #學校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