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7-10-06

香港「底氣」尚未具足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香港的國慶酒會致辭,說了「底氣」這個詞,令所有香港人驚呆了,恍惚這是外星人說的天外語言,香港人從來沒聽說過、也從來不明白甚麼是「底氣」。不過這個詞近年來在內地非常流行,林鄭可能是想藉此機會向香港人灌輸「國情」。

 

  香港人不知道甚麼是「底氣」,倒想向林鄭「摸底」,期望她不要對香港人「甩底」。這次林鄭說了兩次「底氣」,一是「深刻感受來自國家的底氣」,二是「中國是香港抵禦風浪、戰勝挑戰的底氣所在」。「心中有底」的人自會清楚,這說法不是林鄭的發明,她不過是重複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話語。

 

  習近平早於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已曾表示,要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與文學作品等,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中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另外,習近平今年七一前夕訪港,也曾提到:「祖國日益繁榮昌盛,不僅是香港抵禦風浪、戰勝挑戰的底氣所在……」。

 

  事實上,新華社早前推出的「一國兩制」廣東話說唱歌曲,也有用到「底氣」一詞,稱「最愛紫荊加襯紅色的底,載滿底氣作為內心依歸」。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稿英文版將「底氣」譯為“strength”,其實並不十分貼切,因為“strength”只能令人聯想到力量,而「底氣」應該不只是「力量」。本來「底氣」一般指一些人在說、唱時由胸腔或腹腔共鳴所產生的力氣,而如今這個詞除了代表「力量」,還加上「信心」。

 

  古語有勇氣、神氣、志氣、骨氣,卻少見「底氣」,反而有所謂「上氣不接下氣」。上氣指人體上部之氣,包括心、肺之氣。因心、肺在人體上部(見《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中醫謂「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又說:「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

 

  中醫除了講上氣、下氣,更有人們常說的「中氣」。在二十四節氣,中氣是每月的第二個節氣。包括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沒有中氣的月份就被定為閏月。若針對身體而言,中氣是指中焦之氣,脾胃之氣。中氣不足,即脾胃之氣虛弱、說話無力。保中氣之法,最好茹素。

 

  至於中醫的底氣,人體最下面是腳,底氣十足即指腳下站得穩,腳下紥根。或說底氣指腎氣,即先天之本的元陽之氣。中醫的腎包含了生殖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腦下垂體及腎上腺軸等,而「腎氣」是指這些系統的功能狀況。中醫的「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之所,主骨生髓。腎氣足,則身強體健、活力充沛,這就是「底氣」。

 

  不過,與香港人講「底氣」,最好還是從「底」字說起。「底」字找不到甲骨文,它的本字是「氐」,金文裏像手抵地面,後來加上「厂」,指房屋,即「底」字與房屋有關。可見香港有「底氣」之人,就是有房子的人。在香港,若解決不了居住問題,何來「底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林鄭月娥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