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7-09-26

善用科技保駕駛安全

  巴士剷上鬧市行人路造成幾十人傷亡的奪命車禍,矛頭直指巴士公司編更的做法及制度是造成巴士司機涉嫌「疲勞駕駛」,及危害公眾安全的主因。公共交通工具車長的工作指引及作息時間固然要檢討,但若借助先進科技,應更能保障公共車輛駕駛安全。

 

  車禍成因仍在調查中,但有人就指肇事車長事發10小時前,曾駕駛「通宵更」13小時,並最少連續第二天是這樣工作,於是有人便推斷與巴士司機人手不足及肇事司機希望多賺加班費有關,又建議政府修訂指引,車長由現時每天最高工時14小時,減至12小時,而實際駕駛時間為10小時,並增加薪酬,以吸引新人入行等。

 

  其實,作息時間因人而異,即使為司機提供了充裕的休息時間,也不代表他們一定有足夠精神駕駛,因這視乎他們在公餘有沒有好好爭取時間休息。

 

  公共車輛司機的工作始終涉及其他人的安全,「安全第一」需要不斷宣傳教育。至於加薪吸引更多人入行,以添新血卻涉及公共票價,社會也要以安全為理由,而接受要付出額外代價的現實。

 

  不過,在未找到車禍真正原因前,社會實不宜太早就以「疲勞駕駛」下定論,因為休息時間,各人不同,即使閉路電視拍得事發時巴士及路面情況,也不能就判定是車長疲勞駕駛所致。事實上,事發一刻,司機身心狀態如何,外人根本難以確知,仍待調查,但導致3人死亡、逾30人受傷,無論如何,肇事車長亦難辭其咎。

 

  為避免同類車禍再發生,應否考慮對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巴士、的士、小巴、電車、港鐵,甚至建築工程的重型車輛的司機,都增設一些監察措施及設備?民航客機機長會有飛行紀錄儀,記下他們的飛行資料;執行飛行任務前,他們也會經過電腦問卷進行身心狀態調查等,公共車輛的司機在開車前的狀態雖未可得知,但若有個設備,例如車前鏡頭監測路面及車速監察設備,再輔以一個專影駕駛座上司機情況的攝錄機,相信能有助阻嚇司機危害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俗稱「吹波仔」的酒精測試設備,不也成功令個別司機矯枉過正,駕車前連醉雞也不敢吃?只要有效阻嚇醉駕,令司機抱更負責任的態度駕駛,總是好事。

 

  上世紀70年代,港人已稱在路面行駛的車輛做「市虎」—城市老虎,會吃人,而一輛大型載客車輛不但會禍及途人,也會危害乘客,變成馬路上的殺人兇器,若透過科技,預先或即時判斷到司機的身心狀態,發出提醒或警告等,將可有助避免意外發生。

 

轉載自: 晴報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