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8-01-19

學習「放手」送別逝者?

  曾有喪親的家人問我,晚上在朦朧之間,彷彿見到已逝的親人在家中出現,究竟他是見「鬼」抑或因過份思念的幻覺?

 

  我通常不會立刻回答這類問題,事實上也不敢武斷作答,只是在喪葬牧養的經驗中,生者亟亟尋求與逝者的連繫,甚至與之交談,見到他的容貌,嗅到他的氣味,倒是十分常見。

 

 

  近幾十年的喪葬哀傷輔導,強調逝者而已,生者要學習「放手」(let go)送別逝者,以致可以重新生活。從這角度出發,哀傷輔導的核心目標,是協助在生者按部就班地終止與逝者的聯繫。

 

  如此,若在生者說見到逝者的容貌或身影,聽到他的聲音,輔導者或牧師多數會說不可能,是你太過「放唔低」了。

 

  但近二三十年的研究和臨床觀察,又有截然不同的發現( Attig, 1996; D。Klass, Silverman, and Nickman, 1996), 不少學者發現,所謂「終止連繫」只是現代西方世界的意識型態,並不天然,也不合乎人性,事實上在人類悠久歷史和不同文化裏,保持與逝者的「連繫」才是常態。一些心理學者更指出,在某些情況及條件下,「連繫」更是喪親者能保持心靈健康的重要因素。

 

  其實二千年來基督宗教的大公傳統,也包括為亡靈禱告的實踐。逝者原來從不被看為「過去式」(past tense),他/她仍以某種形式存在於我們當中,最重要的是他/她是以一種親切的,良善的型態存在,並且不會干擾在生者往後的生活。這份信念和看法,乃喪葬牧養不能抹煞的部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更多看透生死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生死教育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