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7-12-06Photo: istock

【被世衛降級的流感藥物】「特敏福」是時候結束神話嗎?

  暑假期間在互聯網海浮游之際,看到享負盛名的醫學期刊BMJ(前稱British Medical Journal,官方中文名稱《英國醫學雜誌》)有一篇題為WHO downgrades status of oseltamivir(世衞將奧司他韋降級)的述評

 

 

  Oseltamivir,即抗流感病毒藥「特敏福」(Tamiflu)的學名。這個標題似是中性,但放在數年來留意BMJ與特敏福製造商羅氏大藥廠交手的朋友眼前,便會嗅出一股近似大快人心的味道。再翻看BMJ在6月的報道,它的總編輯Fiona Godlee回應特敏福「降級」一事時說,歡迎世衞這次舉動,代表著BMJ為實證醫學所發起的「公開數據運動」的勝利――更加說明那叫痛快無誤。

 

 

  究竟這一「降」是怎麼一回事?對日後治療或預防流感有甚麼影響?BMJ之前又做了甚麼事令他們如此反應?

 

  世界衞生組織今年上半年發布了新版本的「基本藥物標準清單」(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簡稱EML),以及適用至12歲兒童的「兒童基本藥物標準清單」(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for Children,簡稱EMLc),兩份清單都把特敏福從當中的核心清單(core list)類別,改列至補充清單(complementary list)類別。套用BMJ的說法,就是「降級」。

 

  EML及EMLc的作用,是給全球國家和機構在制定自身的基本藥物清單時作指引。根據世衞解釋,核心清單上的藥物,是指基本衞生系統所必需的最起碼藥物,「清單中列入對治療重點疾病最有效、安全和符合成本療效的藥物」;而補充清單上的,也屬基本藥,惟「在有疑問時,很多情況下也可將價格一直較高或成本療效不太好的藥物列入補充清單」。

 

  不單「降級」,世衞在這兩份「清單」的最新版本裏,也限制特敏福的用途――用在危重的入院病人中,確診或疑似流感病毒感染而導致的嚴重疾病上。

 

  至於「降級」的原因,可從檢討「清單」的專家委員會所發布的報告摘要去了解。

 

  這兩份文件指出,專家委員會留意到近年出現了特敏福在療效及安全上的新證據。跟2009年首度把此藥納入「清單」時所預計的效益相比,新證據表明,它在減少入院及死亡率等更具臨床意義的重要指標上,不如當初所估計。對於那些出現流感病徵,但沒有化驗去確認的個案,服用特敏福並沒有成效。可是,在流感大流行等情況下,特敏福可能有它的作用。專家委員會考慮到嚴重患者可能需要此藥,故此把它留在「清單」上會具潛在效益。

 

  事實上,特敏福是「清單」上唯一的抗流感病毒藥。然而,專家委員會也給兩年後即下次的檢討留下建議:除非日後有支持特敏福用於季節性流感及流感大流行的新資訊,否則下一屆的專家委員會可以考慮把此藥從「清單」上剔除。

 

  特敏福「降級」究竟對我們有甚麼影響?這需要請教專家。

 

下頁 衞生署回覆及專家分析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更多知‧解醫學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健康小tips #感冒 #特敏福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