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7-10-11

代幣經濟何去何從?

  加密貨幣近年間大行其道,以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價格為例,根據區塊鏈平台Coin Desk的最新數據,比特幣在今年9月曾一度超過4900美元,在短短一年間上升了410%。究竟加密貨幣有甚麼特別之處值得我們關注?我們又應如何看待這個新興貨幣潮流?

 

 

ICO融資規模已達12.5億美元

 

  根據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簡稱ICO)進行融資活動總規模已達12.5億美元,通過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數碼貨幣進行首次發行融資的成功案例達到92個。今年6月,ICO規模增至5.5億美元,超過同期的傳統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規模,有以色列區塊鏈公司更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完成了1.5億美元融資。

 

  與傳統企業首次公開招股(IPO)模式近似而又不同,IPO發行的是企業的證券,而ICO則建基在虛擬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基礎上,以公開眾籌方式向投資者發行代幣來獲得資金,打破了傳統企業由融資到成功上市的漫長過程,同時免去了審計師、律師,甚至監管機構等第三方,更快、更有效率地達致企業融資目標。

 

巨大收益伴隨違法風險

 

  另一原因令ICO發行的代幣成為燙手山芋,因為這還代表了投資者對該ICO項目的使用權。如果企業運用資金得當,成功推動項目發展,開發的應用程式被大眾廣泛應用,那麼代幣的價格也會隨著需求而水漲船高,投資者也就可從中獲得收益,透過虛擬幣交易所進行交易,折現或進一步投資其他項目。

 

  雖然ICO熱潮帶來的巨大收益讓人趨之若鶩,但這個新經濟模式背後卻可能藏有同等巨大的風險,因為IPO與ICO的不同之處,便是前者已有一套較完善的監管機制,而後者仍存在監管灰色地帶。今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工商總局等七間內地政府機構發表有關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聯合公告,表示ICO融資涉嫌違法,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的非法公開融資行為,應當立即停止。

 

  而香港證監會也緊接內地公告就ICO發表聲明,指個別ICO中所發售或銷售的數碼代幣可能屬於《證券及期貨條例》所界定的「證券」,並因此受到香港證券法例的規管。從事以香港公眾為對象的受規管活動的人士或機構,不論位於何處,都須獲證監會發牌或向證監會註冊。另外,由於ICO的運作是在網上進行的,在香港可能沒有營業點,因此投資者可能會面對較高的欺詐風險。

 

若欠缺監管將令好事變壞事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擁有良好的金融監管制度為傲,但面對金融和高科技的結合,政府如何運用創新思維來監管這套新型經濟模式,是否單單套用既有的證券股票的監管法律?無可否認,ICO就如傳統金融市場般,同樣存在各種類型的不規範,甚至違規行為,包括虛假宣傳、詐騙和誤導投資人等,政府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以作出適當規管,同時加強相關方面的教育,保障本港的投資者,否則在欠缺監管的情況下,原本能夠造福社會的科技可能會淪為不法之徒用作洗黑錢、勒索,甚至資助恐怖主義的罪惡溫床。

 

  香港可以借鑒英國和新加坡的做法,將對區塊鏈技術在內的金融科技,包括ICO,納入監管沙盒,在促進金融創新的同時,將有關風險控制在特定空間之內進行監管。政府也應造好投資者教育,加強大眾對加密貨幣及ICO運作模式的認知,同時配合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推動本地銀行及金融業人才的持續發展,正視金融科技行業相關培訓的需求。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如何搞好家庭關係?關係破裂幾時要放手?修補關係切忌讓XX充昏頭腦!► 即睇

更多容我細說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虛擬貨幣 #比特幣 #區塊鏈 #加密貨幣 #首次代幣發行 #ICO #融資 #IPO #金融監管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