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8-09-28

開學壓力大 逾半學生收埋拒傾訴

  【晴報專訊】新學年剛開始,不少學生已感到有壓力。香港青年協會調查發現,近4成學生壓力指數偏高,主要源於學業成績,15%人更出現輕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傾向,惟過半數人不願讓家人朋友知道「唔開心」,部分人會傾向「扮無事」並做出「鎅肚」等較難被發現的自殘行為。社工指近年出現情緒問題的學生趨年輕化,籲學生盡早求助。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於本月初,以問卷訪問了2,609名中學生及大專生,了解他們於新學年面對的壓力。結果約38%受訪者自評壓力指數達7至10分的偏高水平,壓力來源主要與學業有關,包括「要適應測驗考試」或「成績未如理想」,各佔64.2%及60.6%;超過15%人亦出現輕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傾向,包括過去一星期常出現「容易感到煩亂或驚恐」、「比平時容易緊張和著急」等。

 

逾5成人怕父母擔心

 

青協「關心一線」於去年9月至今年8月間,接獲逾5.2萬宗求助,當中1.5萬宗與情緒有關,1.08萬宗與校園生活相關。(iStock)

 

  處理負面情緒方面,受訪學生除了會聽音樂、打機外,38.2%人傾向將情緒「藏在心裏,扮無事」,55%人因怕父母擔心,不希望讓他們發現自己「唔開心」,54%人亦認為「散播負能量會令朋友不喜歡自己」,故拒絕與人傾訴。

 

  就讀大學3年級的阿晴憶述去年讀足6科,每日由早上9時半上課至晚上10時,致睡眠嚴重不足,「有時壓力大至連飯都唔想食」。她又指,曾被家人埋怨「成日唔返屋企」,故不敢向家人傾訴。

 

部分人鎅肚自殘

 

香港青年協會單位主任吳錦娟(右)建議,家長應細心觀察子女潛在的情緒訊號,並適時作出關心,左為徐小曼。

 

  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認為,調查反映學生對情緒存在誤解,例如有人認為情緒會為他人帶來負累、過於簡單地把情緒分為好壞等,故傾向隱藏。該中心的前線社工更發現,有學生曾做出鎅肚和鎅大腿等不易被人察覺的自殘行為。她又指,留意到近年求助者趨年輕化,最年輕的求助個案僅6歲,建議學生如感到困擾、煩躁不安等,應嘗試表達,並向身邊人求助,父母亦應多陪伴及聆聽子女想法,取代責備或多餘的言語。

 

資助計劃 轉介求醫精神科

 

  為提高青少年的求助動機,青協早前推出「青少年全健精神科資助計劃」,以資助10至24歲,經社工初步評估有臨床病徵的青少年,及早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的治療,去年全年共轉介50多宗個案。

 

 

轉載自: 晴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時事要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學生 #壓力 #心理情緒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