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01-14

中大望引入新機械臂微創手術 幾乎無傷口減感染

  【晴報專訊】微創手術近年發展迅速,但現時機械臂要分多處進入患者體內,在狹窄空間下操作欠靈活。中大醫學院和手術器材廠商合作,進行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手術研究,試用新系統透過單一切口放入體積較小的儀器,手術完成後病人僅一個傷口,可以令疤痕「幾乎睇唔到。」新系統已獲美國批准使用,中大正尋求資金贊助引入,但未知何時可在港醫院正式臨床使用。

 

新的微創手術儀器只需一個切口,進入後再展開三支手術工具,竺先生的手術就以肚臍位(紅圈處)作切口,完成後疤痕難以發現。(中大醫學院提供)

 

  現時微創手術系統設有4支機械臂,分別控制手術工具和腹腔鏡,並經由4個切口放入病人體內進行手術。但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結直腸外科組教授吳兆文表示,現時機械臂較肥大,一旦進入較狹窄位置操作較困難,三臂可能互相碰撞、未必有足夠空間工作,甚至要醫護人員遷就騰出位置。

 

病人手術後感滿意

 

中大醫學院早前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系統」臨床研究,與儀器供應商合作,為全球首批醫生試用新系統。

 

  中大醫學院早前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系統」臨床研究,與儀器供應商合作,為全球首批醫生試用新系統。該系統直徑只有約2.5厘米,只需經單一約3.5厘米的切口或天然孔道,就可同時將3支手術工具及1個三維高清鏡頭放入病人體內,且儀器可伸入體內24厘米位置及作360度旋轉,增加手術靈活性之餘減少傷口數目。

 

  中大於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為63名病人用新系統進行手術,涵蓋頭頸外科、泌尿外科及結直腸外科,全部患者未有嚴重併發症出現。60歲的竺先生去年發現大便出血、確診結腸癌,同年接受新系統手術移除腫瘤,翌日已可落床、出院一周後回復正常生活,手術儀器在其肚臍位置進入,傷口疤痕不明顯。另一患者78歲鄭女士去年發現舌底有腫瘤,接受手術後說話和運動都變得順暢,對手術「好滿意。」

 

吳兆文教授

 

  吳兆文表示今次研究集中新系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結果新系統手術出血量和所需時間均與現時裝置相若,由於其體積較小,尤其適合用於狹窄空間,如經天然孔道如口腔和肛門進入人體,手術後接近無疤痕,更有機會沒表面傷口,加快患者復元及減低對外觀影響。新系統未來或可應用於微創食管切除術、或早期胃腸癌切除術等。

 

  吳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去年已批准使用,韓國亦已購入首套裝置。他指新系統未有確實價格,估算成本約為3至4千萬港元,中大正積極尋求資金贊助引入新系統,因研究期間已有6位醫生接受過相關訓練,對成功引入感樂觀。

 

 

轉載自: 晴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時事要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微創手術
沒有相關資料。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