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04-18

6款醬油樣本 毒素超標

  【晴報專訊】醬油是廚房必需品,惟有機構抽查發現,約13%(6款)急性毒水平超標,毒素含量最高及最低更相差逾10倍;另有1款含多達10款添加劑,長期攝入可增心血管疾病風險;對味精敏感人士更可致頭痛、心跳加速等問題,提醒醬油內的添加劑大多為非必要,「成分愈少愈好」;營養師稱過度攝取鈉更會增中風、胃癌等風險。

 

(iStock)

 

  生物科技公司水中銀於去年5月至今年2月期間,從本港各大超市及商店購入來自29個品牌、共47款常見醬油、豉油及鮮露樣本,作魚胚胎毒性檢測。結果發現,在斑馬魚胚胎急性毒物測試中,共有6款分別來自香港及內地的急性毒水平超標,被評為「紅魚」,佔整體約13%;另有19款被評為最高安全級別的「綠魚」,佔整體40%;其餘22個樣本則屬表現合格的「黃魚」。在比對急性毒最高及最低樣本時,更發現兩者毒性水平相差逾10倍。

 

添加劑致毒元兇之一 選購留意標籤

 

水中銀指結果顯示市面上不少標榜「天然釀製」等醬油產品,均添加增味劑、防腐劑、人造色素等不必要成分。

 

  此外,水中銀對該47款醬油樣本成分進行篩查,發現有35款樣本標示了不同的添加劑,包括增味劑、色素、甜味劑等;有6個樣本更加入5至10種添加劑,其中最多添加劑的樣本為1款德國品牌、並於內地生產的鮮露樣本,內含多達10種添加劑。

 

 

  水中銀首席執行官杜偉樑解釋,不少醬油生產商為加長保質期及縮短發酵時間,往往會加入多種不必要的添加劑,不排除樣本中有化學物質在單獨或混合效應下使用,會產生毒性,成為超標的元兇之一。

 

  有研究顯示長期食用急性毒水平超標產品,或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骨骼異常發育等風險;而對味精敏感人士更可致頭痛、心跳加速等問題,籲市民選購前應先檢查成分標籤,「愈少睇唔明(添加劑)嘅成分愈好」。

 

煮食多用新鮮調味料 減健康風險

 

  註冊營養師李杏瑜指,一般製作醬油的主要原料為水、鹽、大豆及小麥粉,其他食品添加劑及調味劑均非必要;而醬油中的鹽份過高,過度攝取鈉亦會增加水腫、中風、胃癌等健康風險,建議市民煮食時應盡量減少使用醬油,多以薑、洋蔥等新鮮調味料取代。

 

 

轉載自: 晴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時事要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醬油 #毒素 #添加劑 #心血管疾病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