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05-29

職業過勞 精疲力盡效率減小心

  【晴報專訊】「職業過勞」(Burn out)被世衞列為「職業現象」!有本港醫生指職業過勞與尋常體力透支不同,患者心理層面亦持續受壓。有精神科醫生指職業過勞以往納入亞健康範疇,實際可能演變為情緒病;教師、金融從業員屬高危。據勞工處數據,去年有逾百人疑似「過勞死」;有工會指過勞現不屬工傷範圍,僅能循民事追討;曾有中港車司機日做15小時,結果中風半身不遂亦不獲公司賠償。

 

醫學界表示,職業過勞現象最先在教師身上觀察到,另外,工會指物流、保安和機場運輸亦是高危的過勞工種。(iStock)

 

  世衞於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衞生大會中,一度將職業過勞列入《國際疾病分類》,定義為「長期無法克服工作壓力導致的症狀」。但世衞及後向外媒更正為「職業現象」,建議仍需尋求協助。

 

  香港醫學會副會長鄭志文醫生稱,職業過勞與體力透支不同,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俱感疲憊,常抱怨集中力下降、「瞓極唔夠」,單靠休息亦無法復元,「港人尤其易忽視自身情緒,誤判『易攰』是因患其他疾病,常做大量身體檢查後才發現病因。」過去曾有從事銀行業的40歲男士,因常加班和「追數」,感到極疲倦而求診,後來方知是職業過勞。「患者除了休息,亦要學習妥善分配時間,並建立能放鬆身心的興趣,才能紓緩病況。」

 

上下班難分 「追更」工種高危

 

港人生活繁忙,有時下班後也未能好好休息,精神狀態長期繃緊,或成職業過勞。

 

  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形容,職業過勞往往是抑鬱等情緒病的「前奏」︰「私家層面接觸的情緒病病人,一半成因與工作壓力相關;公立層面亦有三分一人因工作太多而發病。金融貿易工作者、教師和需『追更』的工作是高危,相關工種責任大,且難劃分工作與休息時間,睡眠亦易受影響,形成惡性循環。」他指職業過勞以往納入亞健康範疇,易令人掉以輕心,世衞新指標有助病人及早覺察自身問題。

 

料短期內難改善勞工權益

 

  據勞工處數據,去年有118名僱員在工作期間非因意外死亡,以男性為主,大部分年屆50歲或以上,死因主要為心臟病和腦疾病;建造業和專業及商用服務業為重災區,各有23和24人死亡。

 

  工權會總幹事職務署理總幹事蕭倩文稱,工作期間非因意外死亡者,不屬工傷範圍,家屬只能循民事追討,但多在法援階段已受阻,「法援署多數覺得死因與僱主無關,拒批緩助。」她指有40歲中港私家車司機,月入1.8萬元,但需每周6日,日做14、15小時接送客人往返深圳和香港機場,「某日他在車上進食時突然昏迷,送院後證實中風,導致半身不遂;公司亦無賠償。」蕭坦言,世衞新指標有正面作用,但短期內相信難改善勞工權益。

 

  至於港府會否擴闊工傷的準則,勞工處表示尚需時了解「職業過勞」在世衞中的新定義。

 

 

轉載自: 晴報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更多時事要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職場 #職業過勞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