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08-12

易於醫院環境傳播 港現16宗耳念珠菌個案 具抗藥性

  【晴報專訊】由6月至7月底,本港出現16宗耳念珠菌個案,首2宗為外地傳入;其中7名患者的耳念珠菌經基因排序後,估計來自同一源頭。醫管局指,耳念珠菌對常用抗真菌藥具抗藥性,且易於在醫療環境中傳播,帶侵入性導管或醫療儀器的病人、糖尿病患者等均為高危人士。據美國疾控中心數據,耳念珠菌感染的致命率達3成至6成。

 

耳念珠菌主要經受污染的醫療器於醫院環境傳播,曾短期內接受手術人士屬感染高危者。

 

  念珠菌是人體常見真菌,多於口腔、消化道、皮膚及女性陰道可見,耳念珠菌是其中一種,喜好濕暖環境,有4品種,分別是南亞、南非、南美及東亞,首於2009年在日本發現,現遍布5大洲。

 

賴偉文醫生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醫生指,今年6月至7月29日,本港發現的16宗帶菌個案,年齡介乎36至92歲男性,全無感染徵狀,但情況穩定,不需接受抗真菌治療。首名患者為48歲男子,曾到瑞士旅行;第二名患者為59歲居於美國男子,經港反美途中心臟病發,兩人都被送往瑪嘉烈深切治療部,均屬外地輸入個案;另其中7名患者的耳念珠菌經基因排序後,發現均為南亞品種,估計屬同一源頭,未來將續查餘下9名病人。

 

感染致命率3-6成

 

  賴指,耳念珠菌是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的濫用引致,可見於人體而不致病,但偶然會引致感染,尤其於深切治療部、接受化療、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病人能引致嚴重疾病,如念珠菌血症、心包膜、肺炎。據美國疾控中心數據,感染致命率達3成至6成。

 

  耳念珠菌較常是接觸傳播,主要經受污染的醫療儀器、醫院環境傳播,且患者可帶菌達8至12個月,期間或無病徵,「帶有侵入性導管或醫療儀器病人、糖尿病人、曾短期內接受手術人士及正在服用寬譜抗生素或抗真菌素的病人,均屬感染高危者。」高風險人病人有2至3成機會成帶菌者,以一宗爆發有100人來說,帶菌者與感染者比例為3︰1。

 

加強措施以控病情

 

  由於耳念珠菌對常用治療的抗真菌藥物具抗藥性,且需用蛋白質譜分析儀識別;同時可透過醫護人員雙手傳播,又可抵抗一般消毒劑,故需特別關注。現時耳念珠菌仍有有效藥物治療,如棘白菌素類及兩性黴素B等。

 

  賴表示,醫管局將進行感染控制措施以控制病情,加強篩查過去一年曾於海外入院且入住高危病房人士、加強鑑定所有臨床標本中的酵母菌到物種水平、加強防控措施,尤其員工及病人手部衞生、接觸追蹤及篩查,全部病人完成後將觀察2至4星期。

 

 

轉載自: 晴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時事要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耳念珠菌 #抗藥性
沒有相關資料。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