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2-05-11

睹第5波迫爆落淚 嘆急症科變老人科 伊院顧問醫生何曉輝倡增培訓

  【晴報專訊】第5波疫情奪逾9千性命,長者迫爆急症室慘況歷歷在目。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顧問醫生何曉輝,經歷高峰期逾400病人無法上房,曾在員工大會上激動落淚,只因感氣餒,「無論你幾叻,總有情況未必處理到」。

  他眼見急症科漸變「老人科」,認為加強培訓已是大勢;而伊院首次展開「晚晴室」臨終服務,助彌留患者與摯親告別,亦應擴大至其他公院。

 

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顧問醫生何曉輝


  何曉輝指,3月初有403名病人滯留伊院急症室,同事縱每日工作10多小時,仍有大量個案無法處理,「氣餒由此而來,非因壓力或體力透支」,當日在員工大會落淚,坦言感觸總動員「盡做」仍掛一漏萬,「專家早預告長者接種率低必有大量死亡,結果真的發生了……很多護老院老人家無打,真的好可惜。」

「晚晴室」供彌留者告別摯親

  伊院轉為定點醫院後,何坦言「都無得輸」,毋須苦惱分隔病人等問題,惟應對第6波仍要做好預防,「若下一波出現的頭2、3日洞悉轉勢,應在空窗期做好準備,問題在於察覺轉勢後怎行動。」

  執業36年身經百戰,歷嘉利大火、華航空難、沙士等,他指沙士比新冠更可怕,因當年病因未明、無疫苗、無檢測方法,「很多醫護不敢回家,怕連累家人。」他又目睹急症室「轉型」,由80年代主要處理工業意外、創傷等外科,近年轉為「老人科」,「未來就是老人內科、老人創傷,若醫生仲想日日『搓人』(心外壓),會較失望。」

  伊院早於12年前展開「晚晴」治療,在急症病房闢獨立空間,予彌留病人跟親友作最後告別,「很多是不治之症,急救非最好醫療選擇,惟家屬見長者喊痛也只能送院。」直至今日仍非太多急症有「晚晴室」,他認為這服務必須做。

  對候診時間「愈來愈不達標」,他直言是定局,故參照英國做法於2014年引入「快速評估及治療團隊」(RAT),先由資深醫生判斷病情及檢查,再由初級醫生按檢查數據診症,讓病人更快見醫生。惟近年醫護流失嚴重,他認為同事未必「為錢」,反而是公院未必滿足其做醫生理念。幸啟德發展區新急症醫院將數年內落成,更多高端器材如高壓艙等,有利做複雜手術,相信可挽留人才。

當選「醫管局年度傑出員工」

  60歲何曉輝今年獲「醫管局2022年度傑出員工獎」,他原定4月底退休,惟因疫情延遲半年,笑言幾乎一生都在伊院,甚至被母親「陀住」時亦在伊院產檢,「中三時打籃球爆眼鏡受傷,第一次入院也是伊院。」1986年港大畢業後在伊院工作,本立志做外科,惟當上醫生半年後一次診症改變想法,「當年有貨Van司機撞車,胸口遭鐵通貫穿,急症室未及處理便上外科病房,甚至無吊鹽水,我便想一定要發展創傷治療,1994年醫院想發展急症科,我便加入了。」雖屆退休年齡,惟未言退,他計劃小休1、2個月便重返公院前線,「這裏令我可更純粹做醫生。」

 

何醫生與急症室同事的大合照。(受訪者提供)

 

何醫生(前排右一)上世紀八十年代與急症室同事留影。(受訪者提供)

 

轉載自: 晴報

全新etnet健康網購,送你【健骨維他命D3(1000IU)】乙樽(價值$108)► 立即行動!

更多時事要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急症室 #醫管局 #老人科 #何曉輝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雙幣交易
財政預算案2024-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