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8-02-07

粵語夾雜英語 AI識別無難度

  溫豪夫和李安國,一位是在香港大學從本科直升博士、未畢業已立志創業的內地80後,一位是97年從美國名校回流、為港大的技術轉移開山劈石的大學教授。

 

港大電機電子工程學系教授李安國(右)及博士畢業生溫豪夫,2015年創辦Fano Labs,研發語音識別人工智能技術,助企業提高客戶服務質素。

 

  師生二人創辦的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Fano Labs(有光科技),研發可處理、分析混合語言及中國方言的語音識別技術,已有亞洲企業客戶,最近獲李嘉誠旗下的Horizons Ventures(維港投資)出手投資,是其少有相中的香港初創公司。兩人冀憑資金擴充團隊,加快搶佔市場。

 

  「我們的技術能明白混合語言,例如去機場問:Cathay Pacific嘅counter喺邊度?又有廣東話又英文,有時加上普通話,Siri都聽不懂;另外,例如中國不同地方的普通話有不同口音,我們的技術可識別、分析。」港大電機電子系教授李安國說。坐在他身邊是28歲的溫豪夫——他指導過的博士生,今天是初創公司合夥人。

 

  從港大衍生出來的Fano Labs研發人工智能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已可處理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和四川話等方言,助各地客戶服務中心處理大量通話、分析數據。「客服電話通常會被錄音,作監察服務質素及培訓之用,但管理層能親自聽的錄音或只佔1%,樣本太少,難得出準確結果,現透過人工智能可助分析大量錄音,知道員工表現。」溫豪夫說,該技術又透過「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通話中的語氣、關鍵詞,能總結出有效的推銷用語等商業智慧。

 

深度科技 李嘉誠旗下公司垂青

 

  鍾情「深度科技」的維港投資是次押注這間香港初創的Pre-A輪融資,投資額未見透露;溫豪夫認為,相信是因有潛在龐大的客服中心市場,且公司有能力將深度科技轉化為商業價值,目前已吸引地產商、公用事業及電訊公司等使用,加上團隊8成為中港及海外名校技術人才,例如由港大電機電子工程學榮譽助理教授、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專家林潤生擔任首席科學家。

 

  溫豪夫與李安國於2015年合夥創業,初時曾研發室內定位系統,惟發現缺乏需求,連其中一位投資者兼合夥人都退出業務。他們轉研人工智能,且開發自家平台,確保數據安全,為客戶提供chatbot工具,並教技術人員如何管理。Fano Labs初期吸引本地科技公司Cherrypicks創辦人趙子翹、ecVision創辦人伍其昌(Thomas Ng)及Landmark Capital合夥人吳任輝(John Ng)成為天使投資者。

 

跟大隊難跑出 獲資助建信譽

 

  該公司又獲政府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TSSSU)、企業支援計劃(ESS)資金,今年加入AI加速器Zeroth.ai,李安國慶幸捱過了初創最困難的頭兩年。「透過前面這些資助建立了信譽,才有後來的維港投資。好像我收PhD學生,都要知道他大學成績如何、有無拿過獎等。」

 

  人工智能在內地發展得如火如荼,廣東話流利的溫豪夫則選擇留在香港,他坦言,因喜歡走少人走的路。修讀博士時他不選已有前輩鋪路的通訊、社交網絡方向,而選擇較冷門的智能電網方向,研究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更憑此項目入選「Fulbright學人計劃」,當年僅6位港生獲選。「跟隨大流則難跑出,加上2015年香港還未太流行講初創,也缺乏象徵性公司,我們想嘗試。」

 

同行非敵國 尋求合作締雙贏

 

  李安國指香港在AI方面不乏人才,雖只有8間大學,在世界頂級AI會議上發表的論文數目卻排全球第6,惟挑戰在於能否留住人才。Fano Labs籌到的資金將用於擴充團隊,加快搶佔市場,目前有14名員工,計劃明年翻倍。

 

  溫豪夫稱,AI涉及範疇多元,現較多視同行為潛在合作夥伴,例如將與從事視覺識別的AI公司合作開拓市場。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更多創業兵團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創業 #80後 #人工智能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