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7-05-10

回歸20年 英語商機愈做愈旺

  1997年前殖民時期的香港,政府以英語為主要使用語言,華洋混集的背景,雙語並用一直是香港最大優勢。回歸後,中文的應用與日遞增,政府文件、會議開始重中文、輕英文,又先後在中學實施母語教學,在小學推行普通話教中文等,大力推動中文融入學校。有學者認為,香港擁有最好的基礎發展兩文三語,但似乎未能把握條件,延續優勢;而隨著內地經濟發展蓬勃,內地遊客湧港,有一段日子,港人一窩蜂去學普通話,希望「把握機遇」,英語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漸行漸遠。

 

  至於港人英文水平是否下降,沒有統一標準去量度,但可以肯定的是運用英語自信心大不如前,香港統計處在2016年發表報告,四成人自評使用英文口語和書寫方面水平為一般,比起2013年上升5%,自評非常好及良好的則輕微減少,但無論是口語或書寫,九成被訪者認為英語依然是在職港人認為最需要學習及進修的語言,大比數拋離普通話。

 

  家長對子女英語能力要求更是不跌反升,英語起跑線愈來愈前,坊間學習及進修英文的教學中心、教材、名師有如雨後春筍,帶來無限商機。回歸20年,經常有指內地人能同時掌握普通話和英語,港人已失去優勢,事實是我們不長進,還是制度有誤?香港人又可以如何延續這個優勢?

 

大律師轉行做補習 林作解構港人英語問題

 

  林作早前毅然放棄執業大律師身份,轉投補習社遵理任教英文,引起社會熱議。不少人認為他降格放下專業光環轉做補習老師,他卻覺得這是職業歧視,「老師都是師,是專業人士的一種。若社會地位提升至律師、醫師、會計師的級數,便能吸引到好的師資,學生水平自然提高。」他以自己曾就讀的哈羅公學作例,老師薪酬雖跟當地專業人士相距甚大,但學校仍有三分一老師來自牛津、劍橋大學等名校。他冀望加盟補習社後能為教育界帶來轉變,以自己在英國留學的經驗,傳授學生當地文化之餘,亦能提升他們的成績。

 

林作否認有傳媒報道指他因「等錢使」才當補習老師,強調在機緣巧合得知遵理正開拓海外升學課程,認為自己適合便加盟。他的教育經驗雖只限於閒時在社區中心教授法律知識,但自信「夠料」教學生。

 

港人學英文棄易取難

 

  14歲隻身到英國寄宿學校留學,林作當時決心忘記所有在香港學習英文的方式,由零學起,模仿當地人說話的方式,連和香港人說話都用英文,漸漸他發現能夠流暢表達所想,整個過程用了9個月。比起過去在香港學英文,他認為英國人說話簡單直接,講求實際,「香港老師教學生聽唔到對方說話時講『Pardon』,但英國人會好自然地講『What?』。」他認為比起外籍老師直接灌輸英文知識,他能揉合兩邊文化,詳細講解兩地異同。

 

  香港教育制度由小學到中學12年間,英文是主要科目,林作指港人運用文法上基本沒有問題,但結構卻過於繁複,用字偏向天花亂墜,便自以為英文好,導致辭不達意情況常出現。他以律師行業為例,法律英文較老派和規範,日常生活難以用得上,香港沿用的字詞是英殖時期的,回歸後一直未有革新。近年英國與時並進,開始使用簡單英語(Plain English),香港未有跟隨。他回港接受律師訓練時,大感不適應,看到同儕的寫法,每句也可以減省一半多餘的字眼。句子長予人感覺英文水平良好,但卻忽略了「Simple is the best」這個道理。

 

  這或歸咎於填鴨式教育,港人從小經過五花八門的考試,書本範圍上生字倒背如流,運用深的字詞會讓評審員刮目相看。他曾做過一份小三TSA模擬試題,要求寫出海豚鰭的英文,名校畢業的他不懂,甚至連中文都不懂讀,「小三學生連基本英文都說不好,認識Flippers(鰭)有甚麼用處?感覺似未學行就學跑。」

 

朱凱廸英文用字精確

 

  他從事教育是希望傳遞語言背後的文化,「好似外國人學廣東話,只練發音不會記得如何講,要明白香港文化先能夠講得自然。」有別於古希臘語和拉丁語這些幾近絕語言,英文仍然在不斷演變發展,不是靠死記硬背就可以學好英文。惟香港教育以考試為本,學生只能囫圇吞棗,他不認同拿高分等於英文好,但無奈地這是教育文化的問題,教育制度和文化環環緊扣,「改變不可以搞革命,只可以搞改革」,眼前能做到的是委任新的教育局局長上場,為政府帶來創新想法和衝擊。

 

  加盟遵理任教IELTS,林作自信這90小時除了可讓學生打好考試基礎外,還可以真正提升英文水平。牛津大學數學系畢業的他重視教授邏輯,理清邏輯文法便不會出錯,亦可改善表達方式。香港人推崇英式口音,喜歡以此評論別人英語高低,他強調自己不是教貴族英語,好的英文不需要口音包裝,他以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於去年接受BBC訪問為例,「朱凱廸有濃烈香港口音,但文法完全無問題,用字好精確,是好好的榜樣。」

 

  回歸20年,普通話的重要性突飛猛進,不少僱主招聘時會列明要求流暢普通話,他指香港第二語言始終是英文,全球一體化語言仍是英文。在這個知識型社會,要獲得最快最新的資訊,英文好的人會佔優。但無可否認的是,中文重要性亦日漸增加,大律師剛執業時,他頭兩場官司都是使用中文審訊,他亦觀察到使用中文審訊的案件比例愈來愈高。比起回歸前,兩文三語能力要求更高,惟他認為香港離雙語城市愈來愈遠,過分側重於中文,英文水平大幅下降,「現實上九成的人講中文,應用英文機會亦好少,大部分只限於商務電郵。」

 

朱凱廸於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畢業,去年接受英國電視台BBC訪問,說得一口流利英文。(網上圖片)

 

轉載自: 《iMONEY智富雜誌》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行政人員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