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9-09-30

自動化衍生新工作 利增就業機會

  受自動化、全球化和人口老化影響,未來的工作形態將有巨大改變,勞動力市場出現轉型,但這些轉變暫時未能取代現有傳統的技術型工作。

 

  有報告指出,在許多發達國家,新的工作形式不斷出現,未來會為全球的總就業率增加0.5%,惟卻加劇薪酬差距。

 

 

  人力資源諮詢公司任仕達(Randstad)早前發表的《未來工作展望》報告指出,自動化降低生產價格,導致商品價格下降,客戶或供應商對產品需求因而增加,導致不少行業出產數量和就業增加,產生最終利益效應。自動化的發展反而製造更多就業機會。在工作分配上,文職和專業技能工作的就業率此消彼長。同樣,低技能的工種如建築工人、服務員及個人護理員的就業率亦會上升,但幅度相對較小。

 

趨兩極化 近半崗位職責變

 

  雖然自動化並不會使全球的就業人數減少,但卻帶來薪酬不平等加劇、個別工人失業、就業兩極分化等問題。美國是職場不平等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高學歷人士的薪酬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低學歷工作者,令薪酬不平等現象加劇。

 

  工作兩極化導致高技能的工作不斷增長,而中等技能的工作正在快速消失,例如生產人員、文員和管理銷售人員,未來或有機會被自動化取化。國際貿易加劇工作兩極化的局面,大多數中等技能的生產工作需要與海外競爭。報告指出,由於自動化產生的直接影響,平均每7名工人就有1人將面臨失業,在這趨勢下,有近一半崗位的職責會產生變化。

 

  自動化造成工作兩極化,但同時出現新的就業機會。例如機械人系統集成人員、集成與測試工程師等創新科技工作。服務類的工作就包括有內容標註員(Content Tagger)等,一些需要社會情感及創造力的工作,如社會工作者、動物治療師等需求同樣增加。

 

  人工智能、數碼化、加上勞動市場制度和政策的變化,改變勞動關係,固定崗位和長期合同的需求減少,這些變化對於勞動市場上的僱員、僱主、以及就業機構同樣產生新挑戰。

 

注重在職培訓 合約多元化

 

  報告指出,職場培訓有助減輕勞動力結構變化所產生的過渡成本,減少勞動力市場在技能和地區之間的不匹配程度。因此企業應注重員工的在職培訓,讓員工技能與時並進,提升員工可持續就業能力。

 

  不同工作形式將在未來的勞動力市場中共存,傳統就業機構需轉換更靈活的模式,包括薪酬和工作時間安排,提供多元化的合約形式。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行政人員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全球化 #人口老化 #薪酬差距 #人力資源 #就業兩極分化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