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0-03-26

一間經紀行當今能值多少錢?

  一間香港小型經紀行當今能值多少錢?答案是開價百萬港元,卻乏人問津。筆者此前接受內地證券時報訪問,正正討論了這個問題,報告亦引起不少讀者的反響。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環球經濟動盪讓本地經濟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隨著過去個多月環球陸續封關,香港跨境金融商業往來近乎陷入停頓,令金融界雪上加霜。

 

  很多香港本地經紀行人員因無法出差,導致無法開啓內地、區域性及環球業務,業務根本無法開展,近兩個月已有數間證券行結業把牌照交還給香港證監會。不少業界朋友預測今年有數十間證券行結業,希望港府能支持證券行業,如支持其他受影響的行業一樣。

 

  新冠疫情重創香港金融行業,自2020年初以來,香港交易所已接獲10家證券行在交易所停止營業的通知。港交所數據顯示,2019年有22間證券行停業,2018年及2017年分別為7間及4間。

 

  在春節假期,不少香港本地經紀行已經相繼結業,將會有愈來愈多的經紀行因經營困難而主動交還牌照。由於香港正受到疫情困擾,加上疫情已經蔓延至全球,令全球經濟不穩定,較小規模且沒有上市背景的經紀行,在業務受限制的情況下,僅能勉強糊口。此外投資者通常選擇在港比較具規模及在港上市的經紀行進行交易,所以小型經紀行很難吸納新的客源。

 

  其次,香港租金、人工費高企,在收入大幅減少甚至虧損的情況下,很多經紀行寧願選擇結業也不會繼續虧損下去。由於港府要求從內地入境人士須隔離14天,令經紀行投行無法派員工出差,無法開拓新客戶,事實上每年首季都是投行開拓新客戶的高峰期,但今年因為封關,導致當季業務不達標,部分證券行靠現有生意雖仍能運營,但是更多中小型經紀行單靠本土市場根本撐不起業務。

 

  目前的經營環境偏向大資本、大規模及有能力承銷不同市場產品的證券業界,市場上又有所謂免佣的經紀行競爭,而那些純經營買賣賺佣的經紀行,愈發難以生存。監管機構不斷加強監管,對微小企業的成本加大,若小型經紀行沒有轉型,又沒有資源增資,根本難以生存。

 

  近一個月雖說港股大市每日成交過千億港元,但小型經紀行仍叫苦連天。成交千億背後受惠的都是大型機構投資者以及大型經紀行,散戶參與比例實際沒有提高,對小型經紀行幫助不大。經營困難不是近期的事,去年中美貿易摩擦以及社會問題令投資者情緒疲弱,加上近年合規成本增加及內資經紀行競爭等因素,去年下半年起就有超20間經紀行暫停營業,甚至把牌照交還監管機構。

 

  參考報告,目前經營困難,C組經紀(即排名65名後)佔今年整體交易量僅7%,中小型證券行正在萎縮。數據顯示全年第四季度,香港開業的經紀行共658家,而A、B組共有65家,以此計算,身處C組的經紀行多達593家。截至2020年1月份,C組經紀行佔大市總成交額7.66%。

 

  據港交所的統計,2019年12月,份屬C組的小型證券行總成交額僅1.43萬億港元。保守假設每家經紀行的佣金率是0.25%(當然現在有的經紀行是免佣或低至0.0675%),即大約平均每家C組經紀行證券交易佣金收入只有46.6萬港元。交還牌照的主要是近5至7年成立的經紀行,主要因為成本問題,一間經紀行最少請8至10人,計算租金、信息費用,每個月開支最少50萬港元,現在又沒辦法開發新客戶,所以很多經紀行乾脆止損停止營業。行業內已經開始在大量裁員,研究部門更是首批開刀對象。參考報告,目前一些經紀行想出售都無價無市,兩年前高峰期,一家擁有1、4及9號牌照的經紀行,叫價可高達3000萬港元,去年回落至1000萬港元,目前已經沒有人會游說賣牌,現在市面叫價最低百萬港元都沒有成交。目前,小型經紀行能做到的,就是靜待疫情過後的黎明。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更多中環人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經紀行 #證券業
沒有相關資料。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