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9-02-21

平成之殤

  1989年元月,明仁天皇登基,日本進入了平成時代。當年11月日本股市見頂,之後輾轉下跌。平成三年,日本房價開始暴跌,成交量迅速萎縮。日本經濟從此委靡不振。中間雖然出現過Big Bang銀行改革等舉措,但是經濟卻沒有可持續的起色。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在第二任之初,打出了「安倍經濟學」,試圖通過改革的三板斧,扭轉通貨膨脹預期,將日本拉出萎靡的惡性循環。迄今安倍成為了日本戰後最長命的首相,但是他改變通貨膨脹預期的承諾卻漸行漸遠。明仁天皇今年5月退位,留下的歷史遺產就是平成失去了的三十載。

 

  平成元年,筆者去日本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房價只升不跌,日本人在房價泡沫中陶醉。數年前筆者去日本買房子的時候,日本朋友們一致認為房價會跌。這個就是通脹預期,這個就是日本人的信心,這個就是平成之殤。

 

  筆者認為,平成的日本,敗在三件事情上。

 

  第一件是銀行改革。其實房地產泡沫在世界歷史上比比皆是,每隔幾年就見到爆一個,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是爆了一批。房地產崩盤,不過是經濟周期走到尾聲的一種正常調整,在經濟學上叫做市場出清,根本不是日本的獨家現象。日本的問題出在房地產崩潰之後,政府在處理銀行壞帳上不得要領,銀行改革一拖再拖。金融乃是經濟的血液,血液無法流通,經濟組織必然遭到不可逆轉的壞死,令日本經濟長期在周期谷底徘徊。

 

  第二件是產業輪換上的誤判。90年代美國企業選擇了互聯網作為下一個趨勢的抓手,日本企業選擇了機器人。三十年後IT滄海桑田,早已成為拉動美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通訊革命改變著消費模式,改變著社會結構,改變著人類歷史發展的軌跡。日本的機器人卻仍然停留在唱歌、移動的「玩意兒」階段,日本企業在3G時代、4G時代乃至5G時代與世界領先企業之間拉開了愈來愈大的差距,凸顯著日本產業政策的失敗,投影下企業競爭力的窘困,折射出經濟前景的困境。

 

  第三件是人口老化和消費陷阱。日本的黃金時代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昭和時期,不僅企業出色,工人也很優秀。終身就業帶來企業與個人的齊心協力,由此又帶出了消費的興旺,帶出了一批傲視世界的企業和產品。然而,隨後日本進入人口老化周期,消費增長鈍化,企業生產線外移,就業機會進一步流失。安倍當年的日圓貶值政策,曾經推高了企業盈利和股價,但是大公司對持續增長沒有信心,於是本土工資增長遠遠落後於盈利增長。就業市場不景氣,年輕人找到的淨是臨時工,宅男一族湧現,需求出現螺旋式下滑。

 

  平成時代即將過去,但是抑制日本經濟持續復甦的負面因素卻沒有因此消失。日本剛剛過了零利率的二十周年紀念日,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希望不會有三十周年紀念。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日本 #日本經濟 #平成時代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