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
2017-02-24

收入增長未明 進口電影協商 影業股陰霾未散

  內地農曆年假期間,帶旺多個服務及娛樂行業,當然亦少不了電影業。


  今年內地電影在新春檔期大收旺場,創出多項紀錄。但風光背後,行業卻有隱憂,包括票房含水份的風氣仍然存在,令行業實際收益成疑。進口電影雖然叫好叫座,但中美兩國將舉行新一輪談判,協商電影進口條款,行業未來仍有不少風險。



最新消息:農曆年票房增一成


  官方公布,內地今年農曆新年假期(除夕至初六),全國電影票房為34.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7%,再創同一檔期新高,觀眾總人次超過9,000萬。單是大年初一,全國電影票房已達8.1億元,為內地電影市場單日票房紀錄。


  中美兩國在2012年2月,簽署了《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當中列明內地將每年從美國進口34部電影,協議有效期為5年,亦即本月屆滿,因此中美兩國將於周五(17日),為重新協商條款進行第二輪談判。


  個股方面,橙天嘉禾(01132)早前公布,向南海控股(00680)出售橙天嘉禾影城(中國)92.59%間接權益,初步作價32.86億元。集團表示,相信與更大規模者競爭,會產生重大融資及折舊開支,出售業務有助紓緩盈利壓力,但公司未來會繼續電影發行業務。此次舉動,或反映內地院線未來將有進一步的整合。


  另外,星美文化(02366)公布,公司將向主席鍾乃雄發行接近3.57億股,認購價0.7元;同時又向獨立第三方配售最多2.14億股,配售價同為0.7元。


  完成後,星美控股(00198)持有星美文化權益將由64.58%,降至38.83%。而集資所得的3.95億元,擬用作償還債務,及星美文化之一般營運資金。


重點:
 
  ‧內地農曆年假期間,整體電影票房約34億元,創下同一檔期的紀錄,觀眾總人次超過9,000萬
  ‧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將電影服務費納入票房,發行商繼續大量提供票補,令票房有「滲水」情況
  ‧中美兩國進口電影協議屆滿,日內會進行協商,消息指美國電影公司希望將票房分成比例提高,或會削弱內地發行商及院線的利益


行業綜觀:票房滲水 數據成疑


  去年內地電影市場打出「衝擊600億元票房」的口號,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顯示,去年全年票房僅457.1億元,按年微升約4%,觀眾人數逾13億人次,表現落差如此巨大,令不少人跌碎眼鏡。


  不過,今年內地賀歲片均有理想票房,為業界重燃希望。其中《西游伏妖篇》在上映前34小時,預售票房已突破1億元,創下預售票房新紀錄。至於《功夫瑜伽》後勁凌厲,周三(15日)累積票房達16.3億元,並超越《西游伏妖篇》,成為最賣座的賀歲片。



  但值得注意是,內地票房向來有「滲水」現象,因此今年的佳績有幾成真,很成疑問。其中,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將電影服務費納入票房收入之中,可謂名正言順「加水分」。服務費即是內地居民購票時,向網上售票平台繳付的費用,每張票需要付約2元至5元,這筆收入不會參與分帳,卻被納入票房內。內地業界估計,屬於服務費的部分,相當於總票房的5%。


  此外,電影發行商及院線會推出不少優惠招徠觀眾,在農曆年假期間,有多個電商平台上出現8.8元或5元的電影票,吸引網民搶購,而代價是發行商需要花錢補貼,這種「票補」行為,在內地十分常見。到底扣除股務費和「票補」因素,票房實質有多少增長,是個謎團。


進口電影分成或降


  現時荷里活電影在內地極受歡迎,以《3X反恐暴族:重火力回歸》為例,該片在內地上畫首日(10日),票房達1.4億元,當日全國票房僅2.7億元,即一套電影已佔據半璧江山,反映美國電影的重要程度。


  《華爾街日報》報道,中美兩國的電影協議談判中,影片發行數量、市場宣傳限制,以及電影公司的票房分成都是主要議題。現時美國在進口內地電影的票房分成比例為25%,其餘由內地發行商和影院獲得,消息指,美國電影公司希望將該比例,提升至40%的國際平均水平。若果談判成功,內地影院收入或會受壓。


  高華證券報告指,隨著行業增長放緩,行業盈利能力或有機會隨多個因素而下滑,如影院租金成本上漲,行業整合需要更多資金進行收購。


  銀河證券報告表示,內地去年銀幕總數超過4.2萬塊,位列世界第一,當中三、四線城市為增長主要動力。雖然一般非節日時間,三、四線城市的票房收入僅佔全國約30%,但到農曆年檔期,佔比急速提升到50%以上,在一、二線城市增長放慢下,行業往後或要靠三、四線城市推動。



個股追蹤:票房增長軟 IMAX中國難翻身


  舊經濟股今年鹹魚翻生,更顯得新經濟股的落魄,特別是之前內地電影票房屢創新高的時候,IMAX中國(01970)一度被捧上天,股價炒至60元才見頂,如今由高位挫逾四成,簡直天堂變地獄。



  主要死因是,內地電影票房增速突然放緩,去年更有幾個月份錄得負增長,長升長有的神話終於幻滅。話雖如此,公司現價相當於今明兩年預測市盈率達30.3倍及24.1倍,可見估值依舊昂貴。


  關鍵是,市場評估內地票房下跌,乃至公司盈利所受影響,屬於一時失準,抑或長期轉勢。對此,券商的看法分歧,看得較好的德銀預期,今年荷里活電影的票房收入可錄得21%增長,較整體票房增加16%為高,當中絕大部分為高視覺效果的動作片,按理IMAX中國也可取得高於平均的收益,將其評級由「減持」升至「持有」。


票房分成佔毛利逾半


  野村預期公司今年將有強勁復甦,因去年基數夠低,兼且有較佳的電影上映。至於大摩在1月報告更預告未來60日股價上升的機會率達八成,給予「增持」評級。


  反觀中金則看得最悲。該行估計,農曆年假期間,經調整後的票房增長僅3%,維持內地票房增長疲軟的看法,重申「賣出」評級,目標價為23元。


  事實上,內地票房多寡主宰IMAX中國的業績表現,不單止影響院線投資IMAX系統的意欲,更重要是,公司的收入及毛利有相當大的比重來自票房分成。資料顯示,IMAX中國的收入之中,有兩個部分涉及票房分成,包括影院業務的收入分成安排,當公司向放映商提供IMAX系統,可換取一定比例的票房收入;至於影片業務,則會按固定比例向合作夥伴收取IMAX格式影片所產生的票房。


  圖二顯示,兩者佔整體毛利的比重多達65.1%,至於一次性的系統銷售,僅佔25.2%,由此可見票房收益對公司業績影響的程度。



  唱好的一方,博公司今年收益回復增長,支持其看法的理由之一,源自IMAX銀幕數目增加。去年上半年IMAX中國簽訂影院合約的速度符合預期,期內新簽的合約達79份,較2015年全年的74份還要多,截至去年6月底公司手上未完成的IMAX系統增至264個。


  此外,去年安裝的指標增至115個影院,多過原先100個影院的安裝指標。高盛就看好去年IMAX中國新增的銀幕會在今年帶來顯著票房收益,並預計今年新增銀幕約100塊,推動銀幕數目按年增24%以上。


  坦白說,由於內地整體票房趨勢的透明度頗低,是目前IMAX中國估值難以翻身的原因,或許要進入第二季後,在票房基數較低的效應之下,IMAX中國股價才有反彈催化劑。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最新專題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