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
2018-08-01

開放市場 國策變更 汽車股穩步向前

  自2015年10月推行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後,內地汽車行業頓時歌舞昇平,接連兩年在政策持續下,板塊持續向好。然而,優惠政策至去年底完結,汽車行業前景變得飄忽不定,例如中央銳意開放予外資進入內地市場,令合資車廠前景受影響。但進口零件關稅下調,降低產品成本,而且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暢旺,行業下半年有望「安車平五路」,繼續穩中求進。

 

(CNS資料圖片)

 

最新消息:國策加強推廣新能源車

 

  工信部發言人上周二(2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加快推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支持新材料、節能環保及高端裝備等行業快速發展。當中更提出要加強推廣新能源汽車,爭取2020年實現產銷量達到200萬輛的目標。

 

  電動車龍頭比亞迪(01211)就繼續積極拓展版圖,前周四(19日)公布中標廣州兩個純電動客車項目,中標金額合計逾55.2億元(人民幣,下同)。此外,長城汽車(02333)亦宣布,與寶馬(BMW)簽署合資合同,在內地成立合營公司,總投資額51億元,主要研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內燃機汽車等,顯示公司進軍新能源汽車的野心。

 

  近日最多消息的汽車股非吉利汽車(00175)莫屬,公司先在前周三(18日)公布關連交易,收購由控股股東兼主席李書福持股的3間在建廠房,總代價超過31.7億元,將以內部資源支付。受消息影響,吉利股價一度下挫,但花旗認為交易公平合理,有望令公司折舊與攤銷成本低於同業。此外,消息指吉利控股旗下瑞典富豪汽車(Volvo Cars),因為估值未達吉利預期,或押後下半年在本港及瑞典上市的計劃。

 

  汽車股今年大幅跑輸大市,年內跌幅普遍達30%以上(見表),跌得最少的東風集團(00489),跌幅也達15%以上,現時估值已回落至偏低水平,若下半年行業形勢好轉,股價或會出現反彈。

 

 

重點:

 

  ‧工信部加強推廣新能源汽車,提出新目標,龍頭車廠繼續有中標消息

  ‧上半年乘用車銷量增長反覆,汽車關稅7月起調低,有望刺激進口車銷量

  ‧中外合資車廠前景或受外資持股比例影響,車廠紛紛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鞏固地位

 

行業概況:關稅降 進口車銷售料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內地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405.8萬輛及1,406.6萬輛,按年增長4.2%及5.6%,繼續保持中單位數的穩定增長。

 

  乘用車方面,首六個月乘用車的銷量逾1,177.5萬輛,按年上升4.6%,但若按月細分的話(見圖一),會發現銷量變化很大。去年下半年,汽車購置稅減收的政策進入尾聲,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逐漸減少本屬正常現象。但今年上半年卻有很大反差,1月出現逾10%的按年增速後,到2月卻同比下跌;4月又再次有11.2%的同比增長,到5月、6月增速又再持續減慢,說明購置稅優惠完結後,內地乘用車市場正進入調整期,現時波動起伏的數據正是最佳證明。

 

 

  不過,內地今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進口關稅至15%,令一向偏貴的進口車有望減價,增強其競爭力,當日多個關口均錄得大量進口申報,顯示政策或有助刺激進口車銷量。此外,國產汽車同時也因進口汽車零件關稅降至6%而受惠,由於成本下降,有望抵銷進口車的減稅刺激,料下半年乘用車銷情會有所增長。

 

  對車企來說,值得留意的反而是內地開放汽車市場予外資的進度。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時已表明,會盡快放寬汽車行業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現時內地受政策所限,多家知名國際汽車品牌,在內地只能與內地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經營,例如東風、華晨中國(01114)及北京汽車(01958)等。市場近期更盛傳,德國寶馬計劃增加與華晨在中國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由現時各佔一半,提高至最少75%,或成為行業首宗外資持股過半的例子。投資者對這些合資公司的動態或需加倍留神。

 

國產新能源車競爭力增

 

  既然乘用車市場有機會受關稅及外資持股等消息影響,新能源汽車估計會成為內地車廠在汽車市場最關鍵的一片江山。中汽協資料指,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41.3萬輛及41.2萬輛,按年增長達95%及1.1倍,繼續保持高增速。而中美兩國爆發貿易戰,反而有利新能源汽車行業,因為Tesla在內地產品售價,因關稅影響,需要加價15萬元至25萬元,變相提升國產新能源車之競爭力。

 

  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工作報告中提出,延長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3年,可見在2020年前,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依然會大力支持。加上工信部提及2020年產銷量要達到200萬輛的目標,以現時速度計算,明年及後年若續有逾50%的按年增幅的話,要達標並非不可能。除原有的比亞迪外,北汽、吉利,甚至長汽,也爭相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望能分一杯羹。

 

  申萬證券指,同一車型中,國產售價比進口版本一般低15%至20%,就算整車進口稅率下調至15%,令進口車款售價下跌,國產車仍然保持一定價差,競爭力不減。國盛證券認為,外資車廠加入競爭,有望引發「鯰魚效應」,有實力的國內車廠在競爭下有望加速成長。

 

個股追蹤:吉利憑質素搶市場份額

 

  今年汽車股大多開倒車,簡單歸納跌因,不外乎銷量遜預期、受累向外資開放國內市場等,導致年內股價普遍挫近四成,唯一牌面未走樣的吉利汽車,銷量保持強勁,股價照跌30%,很有殺錯良民的味道。

 

  無他,其他汽車股的死因,有一定程度來自吉利成功搶佔市場,總不能一視同仁。吉利早前已發出盈喜,料今年上半年多賺約50%,折合60多億元。公司解釋,盈利再進一步上升,皆因整體銷量增加及產品組合改善,導致上半年銷售收入錄得提升。

 

  銷售數字顯示,吉利上半年的總銷量為76.66萬輛,按年升約44%,當中6月銷量按年和按月分別增45%及4%,反映銷量保持上升勢頭。更重要是,相比國內整體車市,乘用車同期銷量只升4.6%,確實相距甚遠,亦反映吉利逐步蠶食了其他同儕的市場份額。

 

國產價錢歐洲味道

 

  根據券商數字,上海通用在6月的銷量就按年回落16.8%至12.31萬輛,一汽大眾跌3.8%至14.09萬輛,而長安汽車挫24.1%,只有6.04萬輛。以SUV計,期內長城汽車生產的哈弗H6售出26.28萬輛,減少25.3%,反觀吉利的博越、帝豪GS則有4.5%及13%的升幅。

 

  說到底,自從吉利母公司收購富豪汽車後,雖則富豪的研發平台理論上獨立於吉利,但毫無疑問,近年吉利的研發能力大躍進,公司以國產車價錢,歐洲車的味道撼贏國內同行,連帶推動產品升級,令吉利不單享受銷量上升,毛利率也有擴闊的情況。

 

  按2017年業績, 年銷量達到124.71萬輛,按年升62.8%,撇除領克(LYNK & CO)的銷售,平均稅前出廠價升至7.36萬元,增加6.6%,若跟2013年的出廠價比較,增幅達到45.2%,而去年吉利的毛利率上升1.1個百分點,至19.4%。

 

  廣發報告指,國內自主品牌的集中度持續提高,相信吉利會進一步受惠於乘用車市場的整合,上半年其國內市佔率已升至6.5%。

 

  事實上,吉利未來有多少新車推出,以及消費者接受程度,將是吉利增長故事能否延續的關鍵。華泰報告指,領克02和領克03將會是下半年的新動力,而領克01在9月的銷量可能破萬輛,預計領克今年銷量將達到15萬輛。據了解,準備在第三季推出的車款還有「繽瑞」 、「博越 Coupe」;第四季有「星越」,以及公司首款多功能乘用車(MPV)。不過,大摩亦指出面對車市競爭加劇,吉利須提供折扣優惠,將會影響整體盈利能力,並將目標價降至20元,評級為「與大市同步」。確實,生意難做,其他同行很可能出動減價搶生意,不利車市發展,但怎說吉利仍佔上風,始終是汽車股首選。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最新專題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