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
2019-10-17

【新加坡直擊】港人移居獅城記

 

新加坡比香港好? 學者:錯誤的美好想像

 

  近年香港一直有「新加坡超越香港」、「香港要向新加坡學習」等的說法,無論房屋政策、經濟增長、施政效率等,香港都被比下去。曾經新加坡留學及工作逾5年、《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作者鄺健銘認為,新加坡與香港兩地確有不同,但新加坡不至於大眾所想的美好,當地也有一定的社會及房屋問題,只是港人未有留意。

 

鄺偉銘近年已離開新加坡回港發展。

 

  鄺健銘2009在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和行政系畢業後,帶着上面兩個迷思,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修讀碩士學位,畢業後在東亞研究所當研究助理,直2014年回港,先後推出兩本著作,其中都談及過香港和新加坡的情況。曾居獅城5年,令他對當地有深入的了解。

 

  兩地最大的不同,是政府的管治,「新加坡的政府比較強,民眾社會意識比較弱,對社會事務未必勇於發表意見。香港的情況則剛好相反,要將當地現行的方式,套用到香港其實並不可行。」他又認為,新加坡在威權政府的管治下,同時令到當地人變相較死板,沒有如港人般積極和有活力,「話頭醒尾」懂得互相補位。而且香港整體自由度較大,新加坡的文化產業、創作和人文情懷方面自然較香港遜色。

 

可買組屋仍有住屋壓力

 

  至於港人最關注且又貼身的房屋問題,新加坡的組屋確令港人羨慕不已,不用如香港般不吃不喝逾20年才能上買樓車。組屋是當地的公共房屋,其特別之處是可租可買,在買入後的特定居住年限後,便可以出租部分或整個單位,以及在二手市場出售。政府也會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特別津貼,讓他們也可以順利上車。

 

  不過,他指出,全民置業的做法,不等於當地人沒有房屋問題和置業壓力,只是鮮有被媒體報道,「人人上車的做法,雖令大眾的資產有所增加,但他們的流動現金其實不多。故當地人出租單位內房間的做法相當普遍,以助還按揭,減輕他們的置業壓力。」而港人只會留意到移居新加坡,並在當地置業的港人的生活情況。他們有一定經濟能力,就算買到組屋,也沒有必要租出單位內的房間與陌生人同住,與實際情況有一定差距。

 

  他又提到,新加坡組屋的另一用意是讓大眾能視其為退休的資本,有需要時可以賣樓套現,但組屋的屋契年限只有99年。早在六十、七十年代建成的組屋,已有接近50年屋齡。這個問題近年引起當地人關注,一旦過了99年的年限,是否會自動續約,或是會被迫搬走仍屬未知之數。故屋齡愈大的組屋,其資產價值也愈低,難作安老之用。

 

  公共房屋能買賣,也令其不再是為基層而設的公共物品(Public Good),而是一種商品。再加上當地的社會保障制度以自力更生為原則,透過工作繳交的公積金作為置業、醫療和退休的保障,同樣有貧富差距。若基層人士有經濟需要,特別是醫療開支,也實行自己先付後取津貼的原則。

 

政治穩定適合安穩生活

 

  因此鄺健銘認為新加坡整體的社會福利也未及香港,不能盲目將新加坡的一套,用在香港上。「如政府要向其他地方學習,倒不如向瑞士學習,當地的經濟、創新和人民快樂指數高企。」

 

  兩地另一分野,是新加坡是國家,香港則只是一個特別行政區。他表示,新加坡能以本地人為主,也以此為中心來制定政策,例如控制外來人口組合、各個地區的空間布局。最重要是新加坡作為國家,其地緣政治風險較香港少,更能自由地擁抱世界。經濟隱定、資產保障和國際視野均比香港有一定優勢。

 

  故只求物質生活、安逸的生活,希望有更多生活空間和較好的城市規劃,而且資產能獲得保障,移居當地也是無可厚非的選擇。惟他卻因對香港的歸屬感,在當地居住5年後回港,回到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