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22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細味香港收藏家數百年文物集古選粹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Alex Lai

    Alex Lai

    前半生為傳媒人,曾於多本中外雜誌刊物供職,近十年涉足水墨文化推廣、策展與輔導治療,唯難改囤積居奇習慣,斷捨離持續學習中,藉此琢磨「收」與「藏」的深意。

     

    IG: @alexsklai

    香港‧寶‧藏

    逢周三更新

  承上期,走進香港故宮展廳六,看《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不免感慨,過去動盪百年,香港作為一個高效率貿易城市,一度擔當起護持中國文物的重要角色,並由許多有識之士參與貫穿其中,也因此,香港故宮並非北京故宮分館,而是透過人文精神及交流,展露這個城市默默建立的獨有特色。

 

 

  不論耳聞目睹,抑或口耳相傳,中環荷里活道早期的古董文物買賣活躍,造就不少知識及品味培養,中國藝術品的收藏也變得非常活躍。但有關珍品及知識一直只在收藏圈內流傳,於1960年成立的國際級文物鑒賞組織「敏求精舍」也是近年才多向公眾展示珍罕藏品,例如去年在香港藝術館舉行的「聚道傳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展覽便傳誦一時。也記得,多年前曾赴一場由歷史最悠久,在西方最具權威性的中國陶瓷研究機構「東方陶瓷學會」在Hong Kong Club舉行的座談會,不乏專業的學術研究及交流,但始終跟大眾仍保持一定距離。

 

 

  據官方資料顯示,《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是首個回顧香港收藏史的大型展覽,透過一百餘件展品,細述香港一個多世紀的中國藝術收藏活動,同時勾勒本地博物館發展的軌跡,並向一直為香港及海外觀眾弘揚中華文化精髓的收藏家、學者、博物館工作者及其他各界有心人士致意。

 

  這個展期一年的展覽分四部分,展示20世紀中葉以來,香港私人收藏逐漸傾向對外展示的歷史,包括餽贈予公共博物館、設立私人博物館,還有不時籌辦本地及海外巡迴展覽。

 

  第一部分帶引觀展者回溯20世紀初,外國商人往中國開展貿易的日子,當時糅合中西繪畫美學的「外銷油畫」興起,除了引得本地畫家爭相仿效外,錢納利(George Chinnery,1774-1852)在亞洲勾留半生寫下的風景畫也有份做成這股風潮。

 

 

下頁:香港收藏家饋贈予的文物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Immerse yourself in Arts Month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