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5/08/2020

【食物科技】初創在港研發細胞培植魚肉,要面臨3大挑戰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人造肉成為食物科技的關注熱點,而香港初創Avant Meats研發細胞培植魚肉,預計今年底將發布培植魚柳測試產品,目標是約2至3年內正式將產品推出市場。

 

Avant Meats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解頤(左)早前出席StartmeupHK創業節活動,她分享稱,公司目標是明年開始可生產產品樣本,接觸B2B客戶。右為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科學官錢寶生。(資料圖片)

 

  該企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解頤(Carrie)分享,細胞培植肉行業要長遠發展,現時面對3項主要挑戰,包括加快成本控制、發展量產技術、以及法規能否及時出台。她亦指出,在港經營生物科學相關的初創,起步階段的人才及設施情況都合需求,但最欠缺接續將生產與業務規模化的專才。

 

Avant Meats 料年底再推試品

 

  Avant Meats於2018年成立,實驗室設於科學園,去年已發布培植花膠的試驗產品。陳解頤分享,該企預計今年底會推出培植魚柳的試驗產品,並擬明年開展與量產相關的研發,同時開始接觸潛在的飲食業客戶,冀望2022年至2023年,會有相關法規出現,可申請食物生產牌照繼而推出產品。其後希望透過授權,聯營等模式,將生產擴展至全世界。

 

  細胞培植肉近年備受關注,但公眾認識有限,陳解頤強調,科學上細胞培植肉的原理與安全,已有相當的成果保證,現時發展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克服成本問題,以邁向量產階段。

 

  她參考研發同類技術公司的情況,預計培植肉產品成本是漸進式下跌,早期成本動軏的數千美元一公斤,難以推出市場。惟隨着技術成熟,日後可望逐步降至幾百、甚至幾十美元一公斤,「最後一里路大約是10美元一公斤甚至以下,與現時普通的肉產品相若。」

 

  與成本相關的另一挑戰,是量產技術的設備。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科學官錢寶生解釋,現有的細胞培植技術,主要用於醫藥研究等,以小型規模為主,能用於大規模生產的設備仍在研發中,業界都加緊研發合適的生產裝置。「培植細胞其實不難,一般大學實驗室都做得到,問題是大規模量產是新嘗試,這是比較大的挑戰。」該企則預計明年可成功製造出較大型生物反應器,日後培植肉的生產技術便會基於此裝置繼續推進。

 

  此外,法規方面,現時培植肉並不可作為食品於市場發售。但陳解頤對此方面進展就頗有信心,「一如FinTech、區塊鏈等,當新科技成熟後,政府會推出相應規管措施。」她預期未來一、兩年內,美國、新加坡甚至中國,都會有法規出台規管人造肉,「業界亦開始預期,亞洲可能是最快推出培植肉的市場。」她特別看好新加坡,「該國很努力,而且要推高國內生產食物的佔比亦是其國策,有很大誘因去盡快立法支持細胞培植肉。」

 

  生物科技在香港仍算是新興領域,以香港為基地有何挑戰?她指出,當初選擇於香港設公司,除了團隊骨幹是港人外,亦因科學園已有合適的實驗室設備,可讓團隊馬上進駐展開研發,相比海外同業或需自資設立實驗室,資金要求較低,加上起步階段所需人才亦可在港找到,「由零至一,香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生科業務 港適合「由零至一」

 

  Avant Meats團隊現時有6位成員,將會在今年內增聘產品研發與業務開發的人手,料明年擴至十多人,有部分人才會來自歐洲。現亦正計劃遷至本地另一個更大的位置繼續研發,並研究在海外設立研究據點。

 

  他們續指,現在公司是「由一到二」的階段,只守在香港將有局限。錢寶生解釋,香港在生科基礎研究上有充足人才供應,但當產品逐步投產時,需擁生物過程技術的人才,帶領量產化與管理,這方面香港較缺乏。相比之下,其他市場如新加坡就較理想,因該處有更多生科公司、藥企等,生科人才庫供應更充足多元。

 

  陳補充,公司對未來發展地點持開放態度,相信日後團隊核心留在香港,但會探討在其他地區研發或生產,會考慮新加坡、中國設據點,以貼近產品目標市場,相信2021年有定案。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職場新常態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