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31/10/2014

秋冬時節好進補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譚莉英

    譚莉英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科博士

    香港大學中醫學碩士

    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

    電台節目莉英談『深』節目主持人

    專欄作家

     

    美女中醫

    本欄每周五更新

  深秋時分,天氣漸凍,朋友們不約而同追問進補心得,Ester便是其中一位。

 

  Ester:「近日早、晚天氣轉涼,除了手、足開始冰涼之外,連面色也變得愰白,可否請教有甚麼保健方法可以補得如你這般,一年到晚,紅粉緋緋?」

 

  我先道謝,微笑答:「冬天來臨,冬有『終』或『凍』的意思,是萬物休養生息的時候。所謂『秋收冬藏』,氣候由秋燥轉為寒冬,身體必須有足夠的陽氣來抵抗外寒,除了衣服的保暖外,應少食生冷食物,同時也可以多補充具有溫養陽氣或溫補的食物或藥物。」

 

  Ester續問:「是否唔補唔得?」

 

  我答:「人們習慣趁冬天補身,男女老幼皆深信『唔補唔得』。中醫傳統的『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理論,說明冬令是適合補養身體,應付寒冬以及儲備隔年身體能量的好時機,但並非一定『唔補唔得』,是否需要進補,必先認清作用何在。

 

補身作用:

 

  所謂補身,是指透過補品的刺激,使體內的狀態得到平衡。但很多人的補身知識,只不過以訛傳訛得來,隨意相信便很危險。補身要因應個人體質,即熱底或寒底,再配合當時得令食材進補,胡亂進補,人吃你吃,最終有機會弄巧反拙,反令身體愈補愈差,甚至傷及脾胃。」

 

  Ester追問:「那應該怎樣進補,坊間經常提出,《女人唔補,好易老》。」

 

  我笑:「中醫傳統順應四季節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養生。在冬季進補可助身體蘊藏陽氣,以度過嚴冬,同時亦可養精蓄銳迎接春季,具有防病與治病作用。適度的滋陰養陽,可提高身體的耐寒能力,達到陰陽平衡。」

 

  Ester笑騎騎:「那麼我日日勤力煲三燉四,補湯當水飲,實行來個逆青春大計。」

 

  我答:「那又不行,因補藥也是藥物,會有藥物的偏性,補得不當或過份進補,不但無益,反而傷身,隨時令身體過於燥熱『上火』。」

 

  Ester續問:「有人不宜進補?」

 

  我答:「當然有。

 

  1.腸胃差者:亂服人參更會出現胃痛及腹脹等『食滯』不適,虛不受補。

 

  2.感冒未清,發熱吐瀉者,不宜進補。

 

  3.消化不良,應先調理脾胃,以免虛不受補。

 

  4.高血壓患者:不可以隨便進補。

 

  5.不宜食用單一補品,例如服食人參,燉昂貴人參服食之餘,平時又飲用人參粉,以為可以補氣,但其實補氣之餘也要補血才平衡,故只服食某一種補品對健康無益。其實坊間對進補的概念有很多謬誤。」

 

  Ester:「請指教。」

 

  我答:「謬誤:

 

  1.曾飲用豬骨老火湯十年的女士,以為有補腎健脾之效果,但多年來身體無改善,反而傷及脾胃,令消化系統出問題,求診後始發現其脾胃虛弱,不但無能力消化骨湯的營養與脂肪,反而令其胃脹、無胃口,影響食欲與營養吸收,所以她是不適合飲用豬骨老火湯。

 

  2.貴價補藥繁密食不一定健康,曾有求診者每週三次食用人參,結果『補過龍』,導致腹脹及食慾不振,需食蘿蔔「解參」;若不是有虛症的人,進食人參前應先了解體質的需要。再者鹿茸也屬大補氣血的藥材,若非身體很虛,即使食一次也可能因太補而出現口乾舌燥或流鼻血等燥熱症狀。

 

  3.曾有中風患者吃過多的補品,這會產生肝陽亢奮,把體虛問題隱藏,令患者以為自己的身體十分健康,實際情況是隨時有突發性中風的危機。病後也毋須急於補身,免得有機會補了體內餘下的病毒或細菌,引起『食復』,即是指病後初癒,進食不當的食物,使舊病復發。」

 

  Ester再問:「那應該怎麼辦?」

 

  我答:「有虛才補。體質主要分為熱、寒、虛(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每種體質都有不同的食療需要,以改善身體狀態。」

 

  Ester續問:「那我是甚麼體質?」

 

  經診斷後Ester屬於血虛體質,我續:「你屬於血虛體質,

 

症狀:臉色蒼白萎黃、唇淡、指甲蒼白、頭暈心悸、神疲氣短、心悸失眠、多夢、皮膚乾燥、肢體麻痺、月經量少。

 

高危人士:由貧血或其他慢性疾病引起,女性多為此類。

 

參考藥材:當歸、熟地、白芍、川芎、鹿茸、桂圓肉、何首烏、玉竹、燕窩、花膠(痰濕重者忌用)。

 

補身食療:當歸湯(1人分量)

 

材料:當歸1.5兩、母雞1隻、海鹽適量

 

做法:

 

  1.當歸用清水浸泡20分鐘後,與4碗清水同煲,水沸後轉慢火續煲1小時,留湯去藥渣;

 

  2.母雞去內臟、頸及頭尾,加入當歸湯大火同蒸,約1小時,待雞熟後將當歸雞湯倒出,加入適量海鹽調味便可。

 

功效:補血。」

 

  Ester問:「有時會消化不良,脾胃不適,還可進補嗎?」

 

  我答:「若遇上脾胃虛弱,虛不受補,可考慮以針灸進補。

 

針灸:針刺關元、氣海、中脘、三陰交和湧泉等穴,以補手法,佐以艾灸,留針20分鐘,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具有健脾益氣,強壯元陽,平衡臟腑機能,有效增強抗病和治病的能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2「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及「最佳表現衍生產品數據供應商」兩大獎項 ► 了解更多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吾港吾知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