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9/10/2021

耳石脫落令人暈眩 被誤為中風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李先生(化名)這陣子精神萎靡,皆因每晚睡覺時在床上轉身,或於早上起床時,都會無端感到天旋地轉。這種不適感使李先生深受困擾,也令他憂慮自己是否得了中風,更是輾轉難眠。其實李先生過慮了,他患上的是耳石脫落(BPPV),這是相當普遍的問題,對健康影響不大。但由於公眾對此病並不熟悉,因此患者出現症狀時,便擔心自己患上腦科疾病。

 

急速轉動頭部動作容易觸發耳石症

 

  耳石是新陳代謝產生的沉澱物,如果跌進耳道的半規管中,便會隨頭部動作而滾落,導致半規管內耳液浮動,影響平衡系統,從而出現劇烈暈眩、眼球震動或噁心等症狀。耳石脫落的原因,主要是由猛然發生的動作或碰撞所致。例如做伸展運動或吞服藥丸時,快速地頭部向上仰,或是駕車時遇上交通意外,患者可能因衝擊力導致頭頸急速向後,導致耳石脫落。不過,也有患者未經衝擊或猛然的頭部動作,仍然出現耳石脫落,此類個案可歸類為成因未明。

 

  很多患者誤以為自己患上耳水不平衡,於是服藥解決,但症狀始終沒有改善,後期才知道是耳石脫落,白白受苦了幾年。耳水不平衡的成因與耳石脫落的病理不同;儘管這兩種疾病同樣可帶來暈眩,但表現方式並不一樣,患者可留意發作時的特徵。由耳石脫落所導致的暈眩,僅維持10至20秒,但耳水不平衡所帶來的暈眩,則可持續幾小時甚至幾天,甚至伴隨耳鳴和聽力下跌,對生活的影響更大。

 

簡單臨床檢查找出原因

 

  由於身體動作可觸發耳石滾動,患者每次進行特定動作例如躺下、在床上轉身、起床或彎腰向前時,便會出現症狀;因此如果醫生懷疑患者的症狀來自耳石脫落,便會為他們進行臨床檢查,要求患者坐在床上,再快速向後躺,以了解症狀是否隨檢查動作出現,同時醫生也會檢查患者雙眼有否震動。對醫生而言,確診耳石脫落是相對令人放心的結果,因為代表了暈眩並非由其他嚴重疾病如中風所致,治療方法亦較為簡單,而且容易見效。

 

復位治療助患者止暈

 

  部份耳石脫落患者,於一段時間後便可自行痊癒,但亦有患者的病情持續,為生活帶來困擾。耳鼻喉科醫生可為患者進行復位動作治療,以快速改變身體動作的方法,將半規管中的耳石移回原來位置,不再影響平衡系統。於所有第一次接受治療的患者當中,約八成可以痊癒;另外兩成患者在接受第二次治療後,亦可停止症狀。患者日後可能再度出現耳石脫落,同樣只需再度接受復位動作治療便可。

 

  我們較難預防耳石脫落出現,但重點是增加對此病的認知。一旦問題出現,便可盡快求醫並獲得適切治療,避免因為長期承受症狀而痛苦。

 

耳鼻喉科專科宋家強醫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亞洲最矚目財經講座】陶冬看「2023年:政策轉變之年」與您分析環球市場焦點、中國宏觀經濟、香港樓市前景。► 火速報名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吾港吾知

職場新常態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