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0/01/2014

傳媒公信力下降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上周中大的蘇鑰機與陳韜文兩位教授公布他們在二零一三年底進行的最新一期有關傳媒公信力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與本報同系的《經濟日報》登上中文報紙公信力的榜首,但全港整體傳媒公信力的平均分數,持續下降,二零一三年的平均是六點一八分,比起二零一零年的六點三六分又再低一點了。有暢銷報章分數竟跌破五分,其同系已結業的免費報紙還位居榜末,比起有內地官方色彩的報紙更不如。

 

不同的報章以自己的立場吸引讀者,因此社會才能存在多元意見。

 

  其實就算沒有這份報告結果,港人對傳媒的信任程度早已明顯大減。蘇、陳兩位教授是老朋友,我對他們的調查方法有足夠的信任,他們的結果只是確認了我們早已知道的事實而已。但為甚麼香港傳媒的公信力會不斷減弱呢?

 

  這問題不易回答,我們需從多角度考慮。某些報章暗示的意見是內地或香港政府在干預新聞自由,其方法之一是向傳媒老闆,尤其是內地有生意的老闆施壓。我不會否定這種可能性,但至今我未看到過任何真憑實據去證明此說,況且有些報紙的老闆顯然與內地政府誓不兩立,但他們的公信力一樣是敬陪末座。與其無根無據的便諉過他人,更積極的態度是自我檢討,查找不足。

 

市場力量促使改變

 

  經濟學文獻中其實有大量研究傳媒的論文。二零零七年到訪科大,現任芝加哥大學經濟教授的薩比奧(Jesse Shapiro)便在這問題上寫了幾篇刊在頂尖權威刊物上的文章。據他發現,雖然很多人都相信所謂「新聞自由」只等同於傳媒老闆的自由,但以他所搜得的來自美國各州市的數據,老闆個人的意識形態其實對報章內容的響十分輕微。

 

  我們雖然應謹記老闆可隨時撤換總編,沒可能對編採方針毫無影響力,但香港的傳媒老闆若被問到有否干預編採方針時,大多都會嚴詞否認。既然如此,我們或可把上述美國的結果套用到香港,對能否直接影響報紙的內容,老闆可能是力有不逮。

 

觀點難以事事中立

 

  那更主要的因素是甚麼?薩比奧的定量研究發現是市場力量。市場如何起作用?我們大可把不同的立場輿論者當成是不同的商品,薩比奧發現,報章立場往往與該報的讀者群的意識形態有極密切的關係。美國的城市,一般只有一、兩份報章,若在共和黨人佔多數的城市,該地的報章明顯向共和黨傾斜,反之亦然。「傾斜」的特徵是用字譴詞明顯不同,報道新聞時對自己論點不利的部分完全迴避。由此可見,美國傳媒只是投讀者(消費者)所好而提供商品。同一個老闆,可在不同城市有不同立場的報紙。

 

  此種模式在港的表現當然會有不同。香港彈丸之地在歷史高峰期出現過近百份報紙,現在雖只有二十份左右,但市場競爭激烈,各報也在自尋讀者群,以作定位。既然如此,不同的報紙靠不同立場去吸引自己的讀者,觀點很難事事中立,我們也不用強求他們中立。報紙有立場並不等於失去公信力,在它的讀者眼中,其立場正是其公信力來源之一。因此我不認為報紙預設立場是近年它們公信力下降的根本原因。

 

  真正的原因我相信是報道與評論的方法出了問題。我二十年來,接受過萬多次傳媒的訪問,我得到的印象是現在記者的水平是退步了。退步在於記者太熱衷於發表意見,在報道中誤以為不將自己的意見加進去便是失職。其實他們若要發表意見,應該寫評論文章,而不是搞新聞報道。當然,評論文章也要講求嚴謹的邏輯推理與證據搜查,但現在這方面的,評論數量也減少了。我們看到的,只是個人意見與新聞報道混在一起,讀者如何得知你是否選擇性地扣減了一些事實,作出誤導性的報道?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職場新常態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