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0/05/2013

搞藝術搵唔到食!? 藝術行政前景不明留人難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搞藝術真係搵唔到食!有行內人直言工作只能賺「滿足感」,即使政府投放1.5億重點培育「藝術行政人員」,做10年也只得萬餘元月薪。缺乏晉升空間,就算各大院校推出相關課程配合西九發展,也難吸納新人入行。

 

藝術行政人員薪低工作多,要處理文件,又要兼顧舞台製作,周末放假也得上班,令大學畢業生卻步。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早前也指出,藝術行業仍靠政府資助帶動發展,不「揼水」就難以創造新職位或機會。

 

資助2年 第3年失業

 

政府積極拓展西九文化區推動藝術產業。

 

  港府一直推動文化及創意產業,但入行3年、曾先後於小型劇團及兒童音樂劇團任職藝術行政工作的Cherry Yau卻指看不清發展前景,遂於上月轉投IT界。「西九文化區談了很久,但仍未知將來需要多少人才,且政府想吸納的只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她指本港劇團開支大、經費少,數年前政府推出「場地伙伴計劃」,有補助金讓劇團可聘請一名大學畢業生任藝術行政人員:「想借機吸納新人入行,培育他們往後到西九發展。問題是,計劃為期3年,資助卻只夠請人做2年,最後1年雙方怎辦?」

 

  新人首年與劇團磨合,次年可以獨立處理文件及幕後工作,第3年劇團因失去資助被迫「炒人」:「西九又未有職位讓他們過檔,惟有揀轉行。」

 

付出與收入 不成正比

 

黃懿雯(Gladys)坦言入行易但搵食難,面對工作壓力之餘,也要應付家人對工作的不了解,最後賺到的只是一份滿足感。

 

  現職香港戲劇協會幹事及一路青空創團人之一的黃懿雯(Gladys),既是演員,也是戲劇導師和藝術行政人員,她指自己擁多重身份屬行內少有:「全是兼職或合約制,因藝術單位大多沒資金請全職,我也享受彈性的工作環境。」

 

  她指藝術行政工作「個名好聽」,實際是「超級大打雜」:「請人不難,大學生普遍憧憬在有藝術文化氣息的環境下工作,又可接觸不同媒介。但以劇團為例,行政工作要處理大量電郵、文件、幕後準備工夫,要獨立處事外,周六、日有機會要開工,而且很忙。」

 

  她續指,編寫計劃書、協助劇團申請政府資助、租場、找媒體宣傳、找贊助商、做市場推廣,甚至安排演員面試、綵排,以至發布會、門票預售和公演後的財政報告,都是藝術行政人員的份內工作。「對大學生來說,龐大工作量但只得1.2萬月薪確不吸引,對上是藝術總監,沒甚麼晉升空間。」

 

政府積極拓展西九文化區推動藝術產業,業界卻指未能看到前景,加上資助不符行內需求,令人才大量流失。

 

擁數理、傳媒根底易上位

 

  Cherry說入行不難,不必超熟悉藝術,但必須不抗拒。她當年入行因愛舞台劇而認識了劇團總監,由觀眾變為義工,協助劇團公演時收發門票、售賣紀念品等:「機緣巧合下,決定放棄8年的時裝採購工作,轉行做藝術行政。」

 

  在行內打滾6、7年的Gladys,大學時做過戲劇學會幹事,畢業後從事公關工作,及後去演藝讀戲劇。「老師覺得我幫到手,讓我接觸行政及教育工作,漸與行內人熟絡,帶來往後的工作機會。」

 

  她坦言,西九前景未見清晰,但如西九大戲棚等活動也給予業界一點信心,更估計擁技術根底而懂得行政工作者,是西九最渴求的專才。「劇場的落成必須用到機電、燈光、布景等人才,若他們也能應付行政及舞台工作,必成西九招攬對象。」若有數理、文學及傳媒根底的,工作更易上手:「遇過熱愛舞台劇的年輕人來見工,但喜歡看未必代表適合做,他們渴求的可能是舞台的熱鬧,那是舞台工作,不是行政工作。」

 

十項全能出路多

 

藝術行政人員缺乏晉升機會,但有意從事藝術教育及幕後製作者可以此作踏腳石入行。

 

  一腳踢的藝術行政工作,優點是令新人在短期內練成十項全能;諷刺的是,在藝術行政界晉升無望,轉行卻不難。

 

  藝術教育工作:新高中課程加入「其他學習經歷」,戲劇及舞台是最受歡迎一環,不少中學會邀請相關單位或有藝術背景人士合作,開班教學生寫劇本、演戲,甚至舉辦表演活動等。

 

  大小機構行政或公關工作:擁推廣策劃、租用場地、申請撥款、成本控制、辦發布會、找贊助和撰寫財政報告等工作經驗,而且習慣工時長,轉職一般機構並無難度。

 

港人缺藝術觸覺

 

戲劇之王詹瑞文曾掀起搞笑舞台劇熱潮,帶動年輕觀眾一窩蜂入場。Gladys稱:「如今門票不賣200元以上,劇團根本無法維生。」

 

  壓力爆燈的港人因笑匠詹瑞文的彈起,跟風入場看舞台劇。Gladys同意,輕鬆搞笑式愛情小品最吸客,惟試過某劇團公演較嚴肅的真人真事犯罪題材,觀眾卻當笑片看。

 

  「故事圍繞一名有易服癖的官員,氣氛嚴肅又沉重,當時張敬軒穿了女性裝束出場,惹來台下一片笑聲,把一場藝術表演染污了。」她說業界有心帶動觀眾提升文化水平:「不能怪觀眾,港人自小沒被藝術薰陶,公餘也只想放鬆一笑,令劇團局限在特定題材裏,難以跨步。」

 

(撰文:黃嘉敏 攝影:資料圖片)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職場新常態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