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1/03/2018

AI搶飯碗? 專家:打工仔不會淘汰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1969年我們推出(美國)首部自動櫃員機,當時人人議論紛紛會有大量職位流失。」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歐冠昇(Nicolas Aguzin)說最終就業不減反增,人們還是會親赴分行向職員查問融資、按揭等事宜。

 

  財金、創科、教研巨頭上月聚首本港亞洲金融論壇,屢引史例佐證打工仔過分憂慮被淘汰。當今科技無疑以更快的步伐接手個別職務,但迄今仍僅人類能做好講求互動、創意的工種;機器、人工智能(AI)等更能促成新行業、公司和職位,低至5.7%的環球失業率,沒可能攀升。他們寄語,不論年紀、階層,人們應終身學習,尤要學懂編程語言。

 

  「現時全球最大的7家公司均是過去40年創立。」歐冠昇笑謂,逾200年歷史的摩通才排第9,科技已改變了一切,機會處處。

 

簡單如清理剩食 機器難取代

 

  世銀旗下國際金融公司亞太局局長Vivek Pathak稱,部分基層工作如車縫無疑大舉流失,但失業率仍能維持低位,正因總有新工作浮現,「我想知10年前中國有幾人聽過滴滴和Uber?答案是它們根本不存在!」電子商貿「最後一哩」物流是職場大戶,網絡安全工作也前所未有。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Daniela Rus指,估計哪一類職位將被取代,遠易過預視未出現的新工種,亦因此令人對人工智能有疑慮。

 

  主管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及人工智能實驗室的Daniela Rus指,其自動車研究於製造、編程、維修統統會創造新職位,就算科技界以外,用戶體驗、永續發展、千禧世代專家等亦是近10年才出現。「要想像有何工作將出現,其實遠難過預計甚麼會消失!」

 

  「機械人仍有一大段路方能追上人類。」從事頂尖研究逾30年的Rus解釋,簡單如工人清理午餐剩食,背後已牽涉複雜交流和動作,短期難以機器取代。她強調,AI系統不會掃除整個工種,僅能肩起可預計的勞動、數據收集和處理等職務,完全無法應用專門知識或管理他人。「像會計般充滿重複、數據整合的工作,亦有機器當下無法履行的客戶諮詢任務。」

 

善用新科技 數月學會新技能

 

  渣打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建構主管吳詩潔指,不久前有本港知名家族企業客戶讚賞該行的機械人投資方案可迅速洞察投資機會,但歸根究柢還是想有人可討論一下箇中優劣,「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一點關聯,想聽到這人親口說出這東西,而不是一個iPad四個選項選一個。」法巴亞太區股票造市部總監Hecham Azzouz亦說:「高淨值人士肯定不想人工智能管他的錢!」

 

  以今天社會的發展步伐,歐冠昇認為年輕人已不能單靠傳統大學,還要講終身學習、在職學習,靠新科技獲取個人化教育,數個月學會以往或要多年才得到的技能。

 

  就聽眾指英美近年揚起民粹浪潮,多少因基層中年人無法負擔自我投資,一旦失業無法轉型,喬木創業投資聯合創辦人顧怡梅(Melissa Guzy)回應,她自己要每天學習才不至於落後創投圈的眾多年輕人,iTunes U、Coursera當下盡是免費課程,「若你選擇幫助自己,一定能重新學習。」

 

學懂編程語言 更勝精通外語

 

  Rus認為,人類終要靠工作得到尊嚴及意義;美國初企Bit Source既能把普通礦工訓練成數據礦工,政商各界可要思考,如何提供誘因,助人得到今後堪比讀寫、算術重要的數碼素養,迎合職場趨勢。

 

 

  「有人問我想8歲女兒學甚麼外語,預料我答普通話或西班牙話。答案是兩者皆非,我認為她應學Python或Java,因那是15年後可幫她找到工作的東西。」Patha認真道,翻譯大可留給Google Translate。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職場新常態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