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梁崇讓,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現為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總幹事,從事證券及期貨工作近45年,擔任金融公司責任董事及負責人員逾40年,同時擁有外匯業和金銀業的業務經驗,曾任香港期貨交易所市場委員會委員,現持有香港證監會牌照。

梁對金融、證券及期貨業的監管、運作、風險管理有一定的經驗和見解。自2004年開始,分別為《東方日報》、《經濟通》、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會刊,撰寫文章超過1,000篇,內容涉及金融政策和經濟問題,對中港政策和制度以及市場的變化有個人獨特見解。

曾任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副理事長、副會長、工聯會業餘進修中心導師、自在人生自學計劃、證券及期貨持續培訓課程導師,也經常舉辦講座和投資課程,為從業員進行持續培訓課程。

10/02/2017 14:48

《華峰論證-張華峰》整頓創業板宜徹底透明化

  最近市場熱話非創業板莫屬。先有港交所(00388)計劃就第三板及創業板改革進行市場諮詢,不用等候上市架構諮詢結果;最近就有兩間準創業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前突然被監管機構煞停,要延後上市,引起市場高度關注證監是否正式介入,加強其擁有新股審批生殺大權的角色。
  毫無疑問,香港證券市場淪為賭場、充斥「老千股」等惡名,都是源於創業板的配售上市制度。容許以全配售方式上市本來是一項德政,這制度可以讓較少市值的公司,不用以高成本的公開發售方式上市集資,令到更多成長企業可以上市。
 
*德政變質*
 
  但這項德政經過多年來發展,已經被一班「大鱷」濫用至大為變質。他們利用《創業板上市規則》第11﹒23條的漏洞,即上市時最少要由100名公眾人士持有股票、持股量最多三名公眾股東不得持有超過公眾發行股數50%,去輕易製造貨源歸邊,這些新股在上市當日出現較招股價升10倍亦是等閒事。
  上月證監會與港交所就創業板歪風發出聯合聲明及指引後,上周起終於正式出招,兩隻以配售方式上市的準創業板新股,都在上市前一日被煞停,發出公告表示要延遲上市。公告內沒有確實說明被煞停的原因,僅表示「因應監管機構就創業板上市規則第11﹒23條的規定作出查詢
」。
  筆者沒有內幕消息,但以常理推斷,這兩間公司既然是配售上市,肯定是監管方面(未知是上市科還是證監會)主動要求公司及保薦人等就公司配售情況,特別是公眾股東分布作詳細交代

 
*幕後操控*
 
  只要打開過往成功配售上市公司的記錄,不難發現上市保薦人都是用盡上市規則的限制。例如規限是最少100名公眾股東,大多數配售上市公司一上市時,公眾股東人數多是110至
130;法定要求持股最多三名股東,不能佔公眾持股50%,碰巧大多數持股最多的三名股東剛剛好在49%左右。如果再看看整體配售結果,雖然「一手黨」佔去了大多數,但絕大部分,甚至是九成以上持股,卻集中在10多20名股東持有,這自然會令到該些股份一上市就貨源歸邊,股價舞高弄低,都離不開「幕後玩家」一手操控。
  監管當局近日的做法,無可否認會令到這批「幕後玩家」有所警惕,也呼應了改革上市架構諮詢時外界呼籲加強執法的要求;但要解決當前問題,是否單靠這種毫無透明度、只講求幕後監管的模式便可以?
 
*撥亂反正*
 
  我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出,要改變現時的上市要求,包括擴大最少股東人數至300人,人數多了,要合謀就變得困難。另外亦同時亦要將配售結果完全透明化,甚至考慮公布配售結果名單
,讓公眾把一眾幕後玩家暴露人前,再自行判斷這些股份股權是否過度集中,是否有被操控可能
,讓投資者自行評估風險承受能力而作出投資,這樣才能體現自由市場的精神。
  最後,現時的上市制度需如何改革,致力吸納新經濟體股份上市,也是刻不容緩,需要加以面對的問題;因為市場不能只有監管沒有發展,且我們也要確保各項監管規定與時並進,不會成為市場發展的絆腳石。《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 經濟民生聯盟副主席張華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觀落陰:什麼是觀落陰?人人都可參加地府自由行?遊地獄到底係點?

帶你探索全新主頁!輕鬆探索精選資訊!

全新etnet健康網購 賞維他命D3 (價值$108) 齊齊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