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梁崇讓,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現為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總幹事,從事證券及期貨工作近45年,擔任金融公司責任董事及負責人員逾40年,同時擁有外匯業和金銀業的業務經驗,曾任香港期貨交易所市場委員會委員,現持有香港證監會牌照。

梁對金融、證券及期貨業的監管、運作、風險管理有一定的經驗和見解。自2004年開始,分別為《東方日報》、《經濟通》、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會刊,撰寫文章超過1,000篇,內容涉及金融政策和經濟問題,對中港政策和制度以及市場的變化有個人獨特見解。

曾任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副理事長、副會長、工聯會業餘進修中心導師、自在人生自學計劃、證券及期貨持續培訓課程導師,也經常舉辦講座和投資課程,為從業員進行持續培訓課程。

08/03/2018 10:39

《行內行外-梁崇讓》為何決策者的思維總是「堅離地」?

  每年2、3月都是本港大藍籌上市公司公布業績的高峰期,而在這段期間,也是香港每年財政預算案出爐的日子。購入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資者,熱切期望公司公布亮麗的業績
,錄得盈利兼派可觀利息和可支持股價上升。
  至於基層市民,則期望財政預算中的措施能惠及他們,最盼望的應是直接派錢,方能用得其所。上市公司派息由董事局決定,政府如何派糖或直接派錢,那要看政府和財政司司長的取態了
。2018年香港財政預算案於上周出爐,全年錄得1380億元盈餘新高,宣布動用約524億派糖惠及市民。一如所料,全民派錢無望,因此,相信並非可人人受惠,有民間組織批評預算案刻薄基層,闊佬中產,這些評批是否屬實?確難分辨。

*擔子最重一群,派糖難於受惠*
 
  不過,今次財爺派糖方案,事實對一些天天辛勤工作,沒資格納稅、又無物業無須繳納差餉
、沒有領取綜緩和社會福利、沒有住公屋、又要負擔整個家庭開支的「N無人士」來說,實無意義,而這類人士又是生活壓力和家庭擔子最重的一群,他們一直貢獻社會而被忽視,這種派糖方法正反映政府官員的思維總不貼地。因此,被多個媒體和組織批評:「庫房水浸,官富民窮,派糖而不派錢,即使派糖亦派得不夠均勻。」而在筆者執筆之時,得知各政黨及一些組織正因3月
11日立法會補選期將近,齊齊逼財政司司長派錢以爭取民意和選票,事態如何發展?有待觀察
。筆者冀望財政司司長在派糖的措施上能作出多少讓步,好讓多一些市民展露歡顏!
  至於港交所(00388),在預算案公布前也公布了業績,同時宣布了今年的重點工作。港交所去年受惠於港股交投活躍,錄得歷來最佳年度業績,純利上升28%至74﹒04億元。去年港股日均成交達882億元,按年上升32%,其中第四季,日均成交金額高達1073億元,按季上升15%,按年更上升67%,每股盈利6﹒03元,末期息每股2﹒85元,升
40%。
  港交所錄得佳績,增加派息,對投資者和市場來說一定是好事,可算是可喜可賀,作為只靠佣金收入的本土業界從業員只好慨嘆一句:「干卿何事!」。記得當年政府官員和港交所高層在討論撤銷業界最低佣金制時,其中一個論點是沒有最低佣金制,但成交多了,餅造大了,水漲船高,大家的收入自然增多!當時工會和筆者已極力否定這個論點,更說明如沒有了最低佣金制,只會造成業界惡性競爭,最受影響的一定是本土中小型證券公司和靠佣金收入的從業員。
  筆者也多次在文章提及「零的數學」,如佣金收費是零的,就算每日有5000億元成交額又如何?對只靠佣金入息的從業員有意義嗎?相信有關當局早已明白這道理,餅大的理論只是用來堵人口實而已。

*業界基層共繁榮,遙遙無期*

  據傳媒報道,李小加去年合計酬金(包括薪金、花紅、以股份支付的酬金福利等)高達
4885﹒6萬元,增加10﹒8%,錢從那裏來?很明顯港交所投資者和管理高層肚滿腸肥,真是水漲船高了,但這些收益都是靠犧牲基層從業員的收入而換來的。眾所周知,港交所是一特權機搆,應是公營卻是私營,收取費用全無制衡,可說是一定有賺無蝕,港交所收取上市公司、市場參與者和投資者的費用寸步不讓,連大部分交易所已不收取的報價資訊費也不放過,更甚的是收取內地客戶的費用比香港客戶更便宜,理由何在?最無奈的是,政府和有關官員整天在喊著口號:「與市民共用經濟成果!」試問政策總不貼地,如何共用?真有「吹牛B」之嫌!這樣吹吹講講很快又過一屆了,更何況曾答應檢討最低佣金制的官員已不在位,相信業界基層想共用繁榮實遙遙無期了。
 
  後記:今年業界新春開市最大笑話,非金融大會堂一幅貝字牆畫出現貶義字莫屬,雖然港交所已採取措施把貶義字體遮擋,但從現場所見,少不免仍令人聯想起事情的發生,事後港交所解釋並無參與選擇牆上的「貝」字畫,而牆上的字體和設計都是由中國金融博物館選擇和負責,其實選字有否出錯,也是見仁見智,這只反映港交所辦事「堅離地」,也無顧及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和喜惡。 
  綜觀港交所推卸責任的解釋卻強差人意,更表現出不負責任,試問在港交所大堂內的「香港金融博物館」的安排,誰才是最終話事人?而這種不合邏輯的解釋能否可應用在受規管的中介機構和負責人員的身上?幸好這次並不是甚麼大事情,只是笑話一椿,也不會有人再追究,但不合格的應對已令筆者想起當年「細價股事件」政府官員鬧出因忙於吃飯應酬而沒有時間閱讀文件的解釋,真有異曲同工之感。《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副會長 梁崇讓》
 
* 工會網址:http://www﹒hksfe﹒org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觀落陰:什麼是觀落陰?人人都可參加地府自由行?遊地獄到底係點?

帶你探索全新主頁!輕鬆探索精選資訊!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