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市新聞

14/02/2019 10:28

《行內行外-梁崇讓》還望股民豬年勿再「豬入狼群」

  《行內行外》去年(狗年)發生多家上市公司,涉及大股東將股票抵押於金融機構,最後導
致股票被強制性沽出,市場俗稱「斬倉」而急跌,造成這類股份急跌的大多數原因,是大股東私
人債務問題所致。除了這類因債務和股票抵押急跌股份外,其實在前年開始來港上市的新經濟企
業,早已成為殺戮散戶股民的毒藥股;這類股份氣勢盛,開價高,跌幅也不少,只是因為它們下
跌的速度並沒有這麼急,所以沒有被太多人關注而已。
 
*新經濟股所蒸發資金遠比細價股大*
 
  去年「同股不同權」和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加入了下跌戰團,這類企業上市前的宣傳包
裝令投資者充滿無限憧憬,但上市後表現卻面目全非,股價一沉不起,其跌幅比市場俗稱的細價
股不遑多讓,市場蒸發的資金當然遠比細價股龐大,出現這種現象,各位看官如何解讀?是因市
況欠佳、制度失衡?還是有人應負上責任呢?筆者木宰羊!
 
  港交所(00388)為了吸納這類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刻意修改上市條例配合,在修改
上市條例時可算是過五關斬六將,其勢在必行的姿態真是一時無兩。本工會一直以來的觀點和立
場都秉持中肯的態度,故堅決反對修改條例,可是證監會的立場,卻因政府多方官員的言論而軟
化,在政府的支持下,修例自然水到渠成,不過雖成功修例,但對普羅投資者來說是否得益?相
信不用再多說了,當然如修例不成功,港交所自然也無法成為去年全球上市集資額「一哥」,相
對而言,本港市場資金被蒸發這麼多,「一哥」的代價是否太大呢?還是由大家去衡量吧!
 
*小米大降規模上市,仍慘跌逾4成*
 
  去年在眾多新經濟股中,最受關注的自然是小米集團(01810),小米集團上市前無論
在集資額和定價,都出現不少議論和爭議,到最後集資額無疑是大幅降低了,由1000億美元
降至480億美元,上市價也向下調整,上市後的股價初期略有上升,吸引了部分投資者入市,
隨後承接力不繼,最低跌至9﹒44元,在短短的時間內下跌超過4成,試問如集資額沒有減少
、上市價沒有調低?那投資者被蒸發的資金,一定是天文數字,股價的跌幅隨時超過5成,小米
集團投資者的損失,真令人膽顫心驚啊!
 
  小米集團上市前已極具爭議,但最終還是以480億美元估值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相信除了
企業市值超龐大,令以營利為主打的港交所垂涎欲滴,無法拒之門外,此外協助小米集團上市的
保薦人也應記一功。還有也應讚揚宣傳部所用的宣傳伎倆,當時給人的印象多認為小米集團是一
間高科技互聯網企業,其估值和市盈率可比騰訊(00700)、阿里巴巴、蘋果、亞馬遜更高
昂。只是在上市後不久才有人質疑小米集團90%的收入,其主要業務是來自手機銷售和生活消
費產品,這實為製造業或零售業的業務,而非互聯網業務,估值上互聯網業務毛利率和市盈率都
可以略高,但手機銷售在現時激烈競爭的環境下,連蘋果也要減價促銷,估計小米手機應無法取
得較高的毛利率;因此小米集團仍可以高市盈率上市,保薦人真是功不可沒。
  
*分析員指小米不算高增長科技企業*
 
  另有市場人士謂上市聆訊時適逢有關當局走漏了眼,這說法或許有其道理吧!不過,有何準
則界定上市企業的類別和上市時多少市盈率才算合理,相信也無人可找出答案,只是近日有人說
小米集團當時是以「過高」市盈率上市哩!只因日前有分析員認為小米集團如以現時的經營模式
來重新評估企業的市盈率,便不能稱之為高增長的高科技或互聯網企業,因此上市時的估值和市
盈率明顯已不低,並說出「小米」下跌也是屬正常云云。這種重新評估令股民更了解小米集團上
市時的市盈率和定價確實並不便宜,但已既成事實,股民有冤也無路訴,只好自怨「豬入狼群」
有苦自己知。

  企業上市後股價雖然下跌,但並不是代表所有投資者都蝕錢,只是賺錢的當然不是上市時申
請認購的股民和基石投資者,能穩賺的自然是最早期的VC或A、B、C輪的基金了,小米集團
主席曾提及最早期的投資者回報超過800倍,可見其股價在此水平,這群早期投資者無論用何
種方法套現,其盈利也是超級可觀,這也因此而做成小米集團股價有機會繼續下跌的原因,這種
上市後股價出現的落差,基石投資者和上市申請認購者真不知怪誰了?試問新經濟企業上市修例
後的第一炮,小米集團股價也如此不濟,那些無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和其他仍在虧損的新經濟股
,投資者還能期望股價短期內會有好的表現嗎?去年大力吹捧新經濟股的言論,現今會否覺得有
點痴人說夢話呢?
 
*新經濟企業多以燒銀紙去搶奪市場*
 
  後記:小米集團最初估值是1000億美元,最終減半至480億美元,但股價仍然下跌,
也引發隨後上市的新經濟股和無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相繼把估值調低,雖然這樣,對投資者來說
也是無補於事,大部分這類股份上市後至今仍是在低位浮沉。「行內行外」已多次提及新經濟概
念股大多以燒銀紙策略來掠搶市場,這種做法最終不是出現併購同業便是逼同業退出市場,目的
是希望能壟斷經營,最後企業便可暢所欲為了,這點相信大家都心裏明白,只是坊眾現時都樂於
享受這種營運競爭模式帶來的方便和優惠,至於日後發展變化如何?也沒人去深究和理會了。
 
  其實這種經營手法給人是「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覺,在不正常和惡性競爭的過程中,必然有
企業或使用者以及參與者付出代價,例如香港的共享單車Gobee﹒bike和內地共享單車
ofo小黃車便是例證,其他失敗者應不計其數,但是創新企業還是很進取的,他們前仆後繼地
尋求上市,究其原因,只因這類企業多數是用別人的錢去做高風險的創新業務,只是無人關注這
點而已。現時筆者所擔心的是,企業以這種手法經營,長遠來說對社會和經濟是否一定有好處?
廣大市民能否可因此而安居樂業?真是天曉得!《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副會長 梁崇讓》
 
* 工會網址:http:╱╱www﹒hksfe﹒org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道教符箓解析:符咒能醫百病可驅鬼?功效、製作、用法、顏色代表咩?

帶你探索全新主頁!輕鬆探索精選資訊!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