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評

2019-02-22 07:49:12

軟硬件急擴容 兼顧大灣區雙向流動

 

  中央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面對與內地整合的新形勢,要對隨之而來的機遇和問題有預見性,不能後知後覺,亦不止做好擴容,還須顧及雙向流動、以及如何與內地城市互相配合。

 

人才及早培訓 不足須輸外勞

 

  大灣區宣講會昨在本港舉行,與會官員都大談落實規劃綱要將為粵港澳三地帶來很多機遇。香港在新形勢下想將機遇吃透,除積極參與,還要兼顧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四流」滙聚可能帶來的衝擊。

 

  港府對人才、土地和房屋需求都有預估和規劃,但隨着灣區綱要出台,這些規劃恐已落後形勢。例如,之前的規劃是以2016年734萬人口為基準來推算制定,現在本港將面對人流湧港的新形勢,需重新評估和作出新規劃。

 

  要迎接灣區機遇,港府須做好擴容工作,軟硬件都要做好。在軟件方面,如搞創科和發展國際仲裁中心,香港需要更多創科和熟悉仲裁的法律專家,現有人才儲備和培訓是否足以配合新產業發展?應如何補足?又例如一旦醫生北上和跨境轉診服務落實,本港醫生不足問題將惡化多少?當局除要再增醫護學額,是否需要考慮進一步擴闊輸入海外醫護?

 

  硬件方面,隨着人才、內外企業為把握大灣區機遇而來港,本港住房、甲級寫字樓、科研用地、醫院等需求將增加多少?香港可如何在土地已嚴重供不應求下,再增各種土地供應?

 

  更複雜的是,「四流」將是雙向的,如人才並非單向湧港,也可能會愈來愈多港人北上升學、工作和創業,在內地定居,又或因通關便利而中港兩地走,在港上班,放工後搭車回內地居住,享受較平而更大的居住空間。

 

  要掌握人流融通趨勢,港府有需要主動和內地政府,就有關趨勢定時進行溝通評估,既要找出需要處理的問題,作好優次排序,制定相應規劃和資源調配,更要內地有關方面作好協調,如興建港珠澳大橋般,三地因制度有異而推進速度與竣工日期有落差,未來要盡量避免因步伐不一致可能引致的問題。

 

定期溝通評估 掌融通新趨勢

 

  大灣區是在多方面擴大合作,加強融合,充滿機遇,衍生的問題卻也是方方面面的,港府須有預見性,及早處理,不要像過去看待自由行般,只看到好處,而輕忽了衍生的問題,否則隨時引起市民對中港經濟融合的反彈。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觀落陰:什麼是觀落陰?人人都可參加地府自由行?遊地獄到底係點?

帶你探索全新主頁!輕鬆探索精選資訊!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