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評

2021-02-05 07:54:16

扳倒杏林保護主義 支持引入海外醫生

 

  本港醫生短缺問題一向嚴重,社會要求輸入海外醫生聲音不絕,惟在醫學界阻力巨大。特首林鄭月娥昨提出將修例,讓更多合資格的海外醫生來港執業,此舉無疑觸碰醫學界的既得利益,但大眾強烈支持政府迎難而上,在立法時制定具體機制,務求有效緩解長期醫生不足的深層次問題,帶來真正改善,造福市民;同時亦能兼顧到業界的疑慮,保持醫療服務水平及士氣。

 

公院醫生流失大 吸外援減負荷

 

  林鄭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表明,將會修訂《註冊醫生條例》草案,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相關人士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來自獲認可的醫學院,畢業後需在公院工作較長時間,才獲得執業資格。

 

  當局今次修例,是決心要處理纏擾多年的醫療問題。本港有750萬人,但人均醫生比例為每千人只有1.9名醫生,遠低於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的3.4名水平。全港1.5萬名醫生中,45%在公院工作,卻處理了9成醫療服務,令醫生不勝負荷而辭職。醫生流失後卻未能填補,令輪候急症和專科的人數和時間不斷增加。此外,人口老化日趨嚴重,到2030年65歲長者將佔整體人口29%,對公共醫療構成極大挑戰,即使當局未來十年會興建或重建醫院,並增加醫科生數目,但仍不足以應對未來需求。

 

  醫生短缺由來已久,市民大多支持引入海外醫生救急,但每每遭到醫學界以不同理由阻撓。例如指海外醫生不懂廣東話,難與市民溝通;又不熟悉香港醫院運作;亦無法保證其具備與本地醫生同等專業資格,強制對方要考取門檻高、及格率低的執業資格試。結果出現一些屢獲國際嘉許、桃李滿門的專家,只因自己在海外接受醫學培訓,回流後卻無法掛牌執業的荒謬現象,原因是保護主義作祟,對海外培訓醫生諸多刁難所致。

 

  引入海外醫生,無可避免要觸動「白色巨塔」這座保護主義大山,雖然箇中阻力甚大,但仍要迎難而上,在修例上可針對在海外培訓的香港醫科生或醫生,就是讓人覺得他們並非外來人,只是回流而已,令業界再沒藉口以言語不通、不諳港情來推搪,來減低落實的阻力。

 

可提供短期課程 熟習公院運作

 

  當局在立法時也要制定具體引入機制,處理業界種種疑慮,以免遭到不必要刁難。首先是專業資格認證,講明是根據該大學醫學院的論文和研究、按世界學術水平排名,來釐訂認可資格標準。政府在修例文件中建議設立委員會,初步訂定約100間認可非本地醫學院的名單,每3年檢討一次;列明申請來港執業的醫生須畢業於這些院校,一旦獲批來港執業,須在公院工作5年。

 

  相信港府今次是參考新加坡的做法,當地認可103間著名海外大學醫學院畢業生的資格,可豁免執業資格試,在星洲公院當駐診實習醫生1年,完成實習後可申請「有條件註冊」,在資深醫生監督下執業2至4年,表現理想才獲准正式執業。新加坡亦不時因應本地醫科畢業生人數而調整認可醫院數目,照顧到本地醫科生利益不會受損。

 

  同時,港府可因應情況需要,為獲聘的海外受訓醫生提供為期一至兩周的課程,讓他們熟習香港公院運作情況,從而盡快上手,減少出錯的機會。

 

  醫療保護主義大山令市民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和優質服務,政府提出立法引入海外醫生來破局,須以敢扳倒這座大山的決心落實,急市民所急,務求做到病有所醫,解決本港當前一項深層次問題。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立即行動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觀落陰:什麼是觀落陰?人人都可參加地府自由行?遊地獄到底係點?

帶你探索全新主頁!輕鬆探索精選資訊!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