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013-06-26 00:00:00

跳出框框 改造社會邊緣人 蔡美碧

  傳統智慧認為只有政府才可解決社會問題。但當政府力有不逮,或慣常的方式無濟於事時,社會創革者總能跳出框架,在體制外以新方法改變現況。美國的迪蘭西街基金會(Delancey Street Foundation) 是美國最大的社會企業,它的服務對象是被社會鄙視和摒棄的「人渣」,包括積犯、流氓賊匪、長期吸毒者、娼妓、走頭無路的可憐人。


  這個名揚國際的組織座落在三藩市碼頭旁的一個社區。區內設有多座設計雅緻、井井有條的綜合大樓,內裏設有職業培訓學校、會議廳、餐廳、書店、咖啡室、零售店、花園和供500人住的宿舍,佔地37萬平方呎。


  外來者完全看不出這個社區所有的僱員全都曾經作奸犯科。帶著他們走出深淵的是一個由他們自己營運的組織和一個不領薪水的聯合創辦人施美美(Mimi Silbert)。

 

施美美(Mimi Silbert)。


  在1971年,施美美和她的拍檔馬約翰(John Maher)開始非正式地幫助4名吸毒者。約翰也曾犯案和吸毒,所以決心要幫助其他有前科的人。他在1988年因心臟病發逝世。


關愛自救助人為本


  美美在大學修讀心理學,是犯罪學博士,有多年輔導罪犯和釋囚的經驗。她摒棄所有理論和傳統的復康計劃,試圖以家庭式的情誼去幫助跌到谷底的人。她堅持兩項原則:一是不受政府資助,以免過度倚賴和被條例約束。二是堅信只要賦予適當的尊重、知識和工作,最糟糕的人也可以改造為良好公民。


  他們沒有任何資助,沒有僱用專業社工,只靠各自的正職收入和1000美元貸款去成就夢想──幫助有問題的人成為自救者,並由他們扶持其他人重獲新生。


  基金會接受不同國籍和年齡的學員,分文不收。這些人品流複雜,平均曾入獄4次,吸毒超過10年,很多人數代都是積犯,一般只有小學程度,活在社會最陰暗、貧窮的角落。


  學員中大約六成是假釋犯,三分之一是流浪漢;有四分之三是男性,多是黑人和拉丁裔人。是甚麼推動他們自願加入呢?「我們一直都想改變,但其他人不接納我們,而我們亦沒有其他門路。」


  學員平均接受4年的培訓,其中包括完成中學課程、學習3項與體能、銷售和文職有關的技能、培養良好品格、責任感和重拾尊嚴。每人都要學習、工作和帶領他人。


  基金會的規條簡單嚴厲:任何人都不准喝酒、吸毒和鬧事。年資長的要像兄姊般去教導和關懷新人。新來者一般負責日常家務,例如掃地、清理公園;升級後便承擔更多的責任與工作。學員每星期參加小組反思會,釋放積壓下來的悔恨怨對。一般學員在半年內便能重獲信心,正視過去和展望未來。 


  由於學員人數不斷增加,基金會排除萬難,通過貸款,購下前蘇聯領事館,還要逐家逐戶地游說,消除當地居民對他們的恐懼和排斥。


  終在1991年完成由學員監督和改建造的三藩巿總部。這是一所自建、自我管理和自救的大本營。從2000年開始,基金會和三藩市國立大學合作,為部分學員提供大學課程。


創業精神與教育培訓


  基金會以自給自足為原則,開拓了20多間企業,透過實際的運作培育學員的謀生技能,提升他們的自律和自制能力,並成為學員和顧客建立正面溝通的渠道。


  基金會的第一單生意由替鄰居搬屋開始,發展為擁有自己車隊的搬運公司,並為多間商業機構運送貨物,成為港灣區最大的獨立搬運公司。美美逐步成立了餐廳、咖啡店、活動策劃、書店、數碼沖印店、家具及陶瓷工場、園藝和轎車服務等企業。其中的輔助客運交通服務更加入社會服務元素,接載傷殘和老弱者。這些企業整體上負擔了基金會65%的開支,餘數則靠私人和社區捐贈。畢業了的學員現投身各行業,包括會計、法律、餐飲、搬運和建築等。


  基金會在洛杉磯、新墨西哥、北卡、紐約北部都建立了分部。美美以無限的愛心和熱誠,成功建立了優秀的社會企業模式,改變了一萬八千人的生命,讓他們可以過有建設性的生活。在11項榮譽博士學位、數十項國家和國際獎項,背後隱藏了這位嬌小女士40多年的努力和無限的艱辛。

 

作者:蔡美碧
仁人學社創辦人及副主席
(摘錄自 2013年6月22日 信報)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原生家庭對成長有咩影響?改善溝通有計可施?► 即睇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