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013-02-11 00:00:00

社會企業謬誤大解構 公益賺錢沒矛盾

  早前,MaD創不同活動一連3天在港舉行。今年重點討論社會企業的營運,像瑞士的Bookbridge,在蒙古及柬埔寨設立了10間閱讀中心,供兒童及青少年免費享用。美國的Holstee力推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消閒品牌,網上點擊逾8,000萬次,更被《華盛頓郵報》譽為「新的Just Do It」。

 

 

觀點1:社企不能賺錢?

  

  過去十多年,本地社企很多時是由政府資助、社工主導的非牟利組織,MaD搞手、InnoFoco創辦人陳嘉怡指,現時很多人對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s)仍存謬誤:1. 專門幫助貧民;2. 不能賺錢;3. 規模要小才是美。

 

  她在論壇上為此鳴不平:「社會企業的責任就是要解決社會問題,但社會問題並不局限於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一樣面對污染、廢物、教育、壓力病、工作環境等挑戰。」維基百科的定義:社會企業採用商業策略營運,以替人類及環境謀福祉為頭號任務。

 

  MaD講者、早期創業投資公司Go Beyond創辦人Brigitte Baumann亦同意:「做生意人人只怕賺不夠,但從事社會企業的人,不會困於以上概念,很怕會賺多了,亦怕做得太大了,其實很可笑。」像今次特地來港參賽的美企Holstee,3年前初創已開始賺錢。全球最大的NGO BRAC,年營收達4.2億美元、全球員工10萬,便常引起爭議。

 

觀點2:創業計劃書無用?

 

  盛滙商機創辦人李根興在MaD企業沙龍上大開玩笑:「生意人有兩類,一是光明大道,一是走投無路。」他便是01年被投行裁員,才學人做老闆。

 

  港人創業率公認偏低,中大商學院創業實務專業應用教授周志偉估計:「因為1. 創業收入不穩定;2. 父母或女友不贊成;3. 人人自覺短炒搵到錢;4. 不知創業為何物,故此充滿懷疑。」T2創投基金董事總經理Victor Hwang舉腳贊成:「Fear絕對可以解釋低創業率。」

 

  周教授指:「過往大學MBA課程主打教Business Plan(創業計劃書),我從事VC(創投基金)20多年,替新加坡政府主管過VC,見過好多創業失敗例子,知道創業一定要自己落手做。於是2年前我入中大,便要求學生做Investment Proposal(投資計劃書),不准空談,一定要從投資者角度出發,要成功吸引他們投資為止。」

 

  他與科技園公司合作的香港天使投資脈絡(HKBAN),今年有22組共約66個學生參與,幫手審核計劃書。周五勝出成為MaD創不同之星的視野機器人,正是他們的天使投資項目之一。「很多社會創業家熱情有餘,實戰不足。舉例說,做廚餘回收,對環境有貢獻,但必定要解決回收點多、運輸費貴、處理過程有異味等盲點,否則死梗。」

 

  有個案研究將廚餘餵食肉蟲,將蟲蛹提煉為高蛋白飼料,再賣給漁農,「雖未完善,但起碼已見盈利潛質。」

 

觀點3:綠色投資湧現

 

  Mercer發表報告指,全球資產持有人開始注重「可持續發展」趨勢,包括考慮碳排的社會成本和能源效益、設立綠色投資指數等。《2011氣候變化景象》調查訪問了14位資產持有人,1/3決定增持氣候敏感資產;1/2表示會考慮。

 

  MaD論壇講的並非主流投資,而是仍在起步階段的社會效應投資(Social Impact Investment),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及CEO魏華星便指:「社會效應投資要做的,正是破壞主流,融入百業,然後再成為主流。」

 

  新加坡國立大學黃寶金教授指當地也是起步階段:「例如Impact Investment Exchange(按:社會效應投資交易所),便以會員制招收社會企業投資者,約30多個會員來自私募基金、家族辦公室、成功企業家等。」其中有Bamboo Finance私募基金集團、Acumen Fund、Media Venture等熟悉的名字。

 

  2年前他與諾貝爾獎得主尤努斯合作,研究能否複製他們培育社會企業的模式,又效法Ashoka Fellows(按:跨全球70國的社會企業家組織),投資1至1.2萬美元及1年時間,讓有潛質的社會企業家有機會實踐其計劃。「10個被揀選項目,約半數在1年後仍有投資者及政府支持。」

 

  聽似小規模,但起碼去年大學首辦社會投資論壇,便吸引了來自香港的家族辦公室成員取經。

 

2013創不同企業之星

 

  上周,陳智思、夏大衞、路訊通伍穎梅、商界環保協會李家慧等現身「MaD創不同企業沙龍」,原來是當星級評判。他們加上現場聽眾投票,在6隊環球社會企業中,選出3大創不同企業之星:

 

視野(防山火機械人)

 

 

  100%香港企業,由陳嘉浩與高永賢博士等共同創辦。主要產品是山林早期預警系統,上一季已在廣東省逾8成山頭執勤。產品更可橫向延伸至探察重要建築、油管、水源、天災、保安漏洞等。

 

Wifinity(創新無線感應裝置)

 

  來自印度的Jay Krishnan發明了一種創新的無線感應裝置、兼人工智能、兼M2M學習,可將私企及公營機構的電費開支減2成、廢物減3成,回本期少於12個月。

 

Wibbitz(文字變影像)

 

  以色列的Yotam Cohen現場展示了「文字錄像轉換技術」,只需30秒時間,就可將移動裝置上的文本內容,變成視覺效果豐富的短片。此發明可減省中小型出版社及內容供應商的成本,同時消除語言隔閡,方便視障人士。

 

(撰文:梁穎勤 攝影:資料圖片)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