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5/02/2016

淪為遊客拍照場景的拿破崙像

1810年凱旋 Le Triomphe de 1810

石雕 高 12.7米 1833年製作

雕塑家:科鐸 Jean Pierre Cortot (1787-1843)55歲

風格:新古典主義

在巴黎凱旋門,與另一雕塑《馬賽曲》對稱

  在介紹過凱旋門1792年志願軍出征(《馬賽曲》)雕塑後,接到多年沒有聯繫的一位國內到歐洲導遊的電郵,他希望我也講在《馬賽曲》左側的雕塑。

 

  那是紀念1810年拿破崙的凱旋,紀念申布倫條約(Treaty of Schönbrunn)的簽署。1810年是拿破崙的事業顛峰期,這年也是他與奧國公主二婚,想為帝國留後。但他想不到,再過五年,他會大敗,被流放聖海倫島。

 

  製作這雕塑時期是路易菲力執政。1815年拿破崙戰敗下臺後,原來的波旁王朝復辟,當時的路易十八世願意守憲章,但當他的另一弟弟,查裡士十世登基時卻想要返回「絕對君權」主義的年代。查裡士十世曾說:「若要我當憲政王,我情願選擇去斬柴。」終於再激發起革命,在1830年7月27、28、29三天,波旁王朝終於再被推翻,查裡士退位流放國外,另房人登台,那就是路易菲力。他願守憲,還自稱為「市民王」。路易菲力喜歡歷史,也可能出自為登王位找出理論基礎;他自掏腰包在凡爾賽宮搞了個「戰爭廊」,將法國自西元496年講到拿破崙戰場戰役。他動員數十名畫家畫出今天仍可參觀的「戰爭廊」歷史連環圖。他要肯定拿破崙,故在凱旋門製作這專為紀念1810年拿破崙的凱旋。

凱旋門

  中央穿羅馬古裝的拿破崙正接受女神的加冕,右手親切地伸向跪在地上的女人,她代表城市,接受大帝的保護;背著大帝手持書寫板,正在記錄大帝的豐功偉績的人物代表歷史神Clio。吹號角的天使拿著刻有EF字樣的橫長方塊,象徵拿破崙的埃及遠征。

 

  科鐸沿襲自18世紀以來流行的古典主義趣味;他是巴黎藝術學院塑造出來的藝術家。當時的學院派是以希羅傳統的古典主義風格為主。

 

  科鐸一生的藝術生命跟當權者分不開。1812年羅浮宮館長德農曾請他做一具拿破崙巨像,但在拿破崙落台後,改雕復辟的路易十八像。到1830年7月王朝時,自號「市民王」的路易菲力又重用他,請他參與凱旋門的這幅雕塑。1841年他獲國家最高榮譽的騎士章。兩年後去世,55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原生家庭對成長有咩影響?改善溝通有計可施?► 即睇

Immerse yourself in Arts Month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雙幣交易
聚焦兩會2024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