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4/11/2014Text: Alex SIUPhoto: WALL Studio Ltd.

Page One旗艦店舖面設計 書本不再是主角

  回想當日剛入讀設計學院修讀室內設計時,其中有三件重要事必先在學習設計之前學懂的,這便是通宵工作丶趕Deadline及逛書店。三者之中,只有逛書店能令我感到樂趣。還記得當年正好校舍重組,院校打算在小小角落設立圖書館,需要搜羅大量參考書籍。還好一向與老師關係良好的我,有幸能參與一同到書店挑選心水書籍,情況猶如抽中超級市場六十分鐘免費購物。一車一車被挑選的後宮佳麗在書店裏一列排好,有待被送走的壯麗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日所行的書店,正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 –葉壹堂(Page One)。

 

  當年在香港書店選擇不及現在多,網上購書的風氣亦未算普及,掛上跨國集團旗號,剛進佔銅鑼灣時代廣場的Page One可算是最有規模的書店選擇。相信生於我們這一代的設計學生,不少的設計靈感是在Page One打書釘打出來的。直至現在仍然視此店為設計上的伙伴。但最近逛逛在上個月剛開幕的海港城Page One概念店後,這種伙伴的感覺開始被動搖,原因是我發現店內的主角已經不再是書。

店舖雖大但沒有足夠閱讀空間,大部份讀者只能站在通道上閱讀。

  我當然明白於吋金呎土的海港城開設佔地三萬五千呎的旗艦店,市場定位不容有失。故Page One以lifestyle store為目標,店內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上各個範疇,為顧客提供更多到臨的原因,但這種有如百貨公司的氣氛,確實有礙閱讀,亦令人難以集中精神在書本上。本人而言,感覺有點喧賓奪主。心內不禁問及一個問題,如果連書店經營者都對書本的魅力亦失去信心,那有必要把書店弄得這麼大嗎?

設計書區域以黑鏡佈置,倒影雖然能滿足視覺,但環境卻不便閱讀。

設計書區域的設計錯誤。

  店內設計處理,每個分區物料及風格處理差異起落很大,先以全綠色帶點未來主義(Futurism)作迎賓,其後緊接全木書架及仿古吊燈的古典英式佈置,其右方有全灰色金屬為主調的Rose Bakery,之後是被黑鏡的反映鋪天蓋地包圍的設計書部門,還有氣氛較輕鬆以竹為主調的兒童書區域,如果連同算上與其他牌子合作的crossover區域,風格分類接近十款,豐富程度如置身主題公園。

全店只有兩種方式展示書籍。

  有趣的是,書本陳列方法全店竟然只得垂直及於「中島」平放兩種,連以往其他分店為方便顧客閱讀的斜書櫃頂的細心處理亦絕跡店內。

通道中突然出現的小橋流水。

走廊空間過於寬敞,建議能運用作閱讀區域。

全店以一對緊閉的玻璃門作終結,顧客需沿途走回入口位置離開。

  這個年代大部份人追求多用途(multi-purpose),比如手提電話,它可能已成為大家的相機丶錄音機丶手錶丶電筒丶MP3等等,大家只會繼續討論新型號增添了甚麼新功能,但那是否代表就可以對電話通話質素此等電話基本功能可以讓步?筆者認為,書店必須以書籍為重心,鼓勵閱讀及提升閱讀氣氛為首要任務。如果尋求突破就需要本末倒置,可能安分守己更能持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