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2024
日本歷史文化活化石!走進伊勢神宮,感受獨特的傳統——「式年遷宮」
伊勢神宮延續了超過1300年的獨特傳統 ——「式年遷宮」儀式,一直吸引著朝聖者和遊客參與其中,同時也令古建築愛好者們著迷。式年遷宮是伊勢神宮規模最大、最重要的神道儀式,每隔20年就會拆除舊建築物,依原型重建一次內宮、外宮的本宮、別宮等建築移交給神明,稱為式年。繼於持統天皇四年進行第一回遷宮之後,每20年都會在相鄰地點建造與原建築完全相同的新神宮,最近的第62次遷宮於2013年10月2日舉行。重建後的汰換建材將分與神宮內其他社殿與設施所用,或讓予日本各地神社以重複利用。
式年遷宮儀式來自於神道信仰,象徵著永恆的更新和潔淨。透過20年一次的遷宮儀式,使得神宮的建築以及所有器物都保持着良好狀態,並沿襲了公元690年的典型歷史樣貌。古往今來,伊勢神宮得以藉著這種信仰和精神而歷久彌新,這個神聖的空間代代傳承了日本近兩千年的古典建築制式,以及工匠精神和人文景觀,成為日本人的心靈原鄉。
幾千年來,伊勢大神宮見證了無數的歷史事件和變遷,斑駁的歷史感和時空交錯的體驗,散發著寧靜和崇敬的氣息,其獨特的美學吸引力,是日本豐富建築遺產的象徵。每 20 年以獨特儀式重建一次,使神宮保留了被稱為「唯一神明造」的獨特建築風格和神道教美學的古老和純粹。正宮以正殿為中心,由瑞牆、內玉牆、外玉牆、板牆四重圍牆圍成,主聖殿隱藏在視線之外,一般人無法進入禦垣內以保持其神聖性。但我們還是可以透過「遷宮館」內全比例尺寸呈現的外宮正殿東側四分之一部份的模型,領略到神道建築整潔秀麗的風貌。神宮正殿整體由日本扁柏原木製成,建築物的地板架高,建有稱為「切妻式」人字型屋頂,房頂覆蓋茅草,屋脊圓木採用「鰹木」,並設有稱為「千木」的交叉長木。正面開門的高腳屋是從稻穀糧倉中汲取靈感演變而來的宮殿建築造型,其椽柱突出,兩根主柱支撐槫棟,圓柱直插入地基,不使用基石。這樣自古傳承至今的裸木樑柱制式,充分體現了原木之美,是日本豐富建築遺產的象徵。而這種敬畏天地與自然,捨棄浮誇而取素簡的結構和設計,更被視為日本思維與美學的原點。
伊勢神宮式年遷宮,每一次都要花費長達八年時間來準備遷宮儀式。除了承傳唯一神明造之建築技術外,還會重新準備作為大禦神日用器具的各種禦裝束神寶,以祈禱天照大禦神的功德愈益光輝顯赫。禦裝束神寶採用獨特的材料,運用金屬工匠、木匠、漆匠、染織工匠等傳統工藝技巧,由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工匠們以最高水準的技術製作而成。他們不變地追求崇高的「形」,代代傳承悉心進取的「永遠的工匠精神」。
參拜者只能遠觀正殿的屋簷
伊勢神宮作為日本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其存在本身早已超越了時代。藉由「式年遷宮」,讓承載著國家歷程與祖先智慧的建築和器物不斷輪回,化作永恆,這就是神宮的風姿。也許正是反覆稻米耕作的民族性,衍生出了這樣的思想,在發展的同時保護着傳統並持之以恆,令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憧憬的伊勢參拜,在現代變得更具有意義。
伊勢神宮境內,彷彿是可以逃離忙碌現實生活的「另一個世界」,無論何時來到這裡,都可以在青翠的杉柏之間,找尋到久違的安穩和寧靜。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