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9/01/2014

《脆弱的力量》 放膽展現真我

  新春時節,大家愛貼「龍馬精神」、「步步高陞」揮春,那我謹祝大家因脆弱而勇敢,展現真我。

 

書名:脆弱的力量(Daring Greatly :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o b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作者:布芮尼‧布朗(Brene Brown)

出版:馬可孛羅(中文版)/Gotham(英文版)

 

  布芮尼‧布朗博士花了12年研究「脆弱的力量」,3年前,她以此題目,在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思想家和實踐家」而設的TED演講中,大受歡迎,繼而作全美演講,一年前出版了書籍,中文版《脆弱的力量》月前面世。她的英文書名《Daring Greatly》,「放膽」,是引前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民主國家中的公民權利」的演辭,深信榮耀屬於奮戰不懈,在競技場上放膽去做的勇者。

 

  21世紀,金融風暴、恐怖襲擊、嚴峻的氣候、城市人的壓力、憂心忡忡的父母……使人變得脆弱、自卑,不敢付出;但同時我們的教育和文化總要造就強者,充滿批判和比較,汰弱留強,使人變得自大、自戀,藉此掩飾不堪一擊的心靈。布朗博士作大量研究,要人直視自己的脆弱,因這關乎人的創造力和情感核心,而「克服自卑是接納脆弱的關鍵」。

 

  布朗雖是學者,但內容並非理論連篇,而是有例證和分析,令人讀來感動的,是她分享自己研究過程中的沮喪和挫折,種種不堪的故事,如她第一次出席TED演講後,翌日清晨懊悔萬分,自責表現拙劣,殊不知演講空前的成功。她又分享起初研究自卑心的主題時,只以女性作研究對象,但有次演講後,一位男士和她短談,剖白男性面對自卑的痛苦和壓抑,啟發她加入男性作研究對象,在工作坊中,記錄了男參加者真情剖白對性愛、自卑感、自我價值的看法,情況往往出乎女士意料之外。

 

  「脆弱」源於匱乏和恐懼,令我們產生自我防衛機能,隔絕和人的聯繫,在生活中,時裝店、超市、職場,把人當物品看待,欠缺交流,人與人沒互動的情況,隨處可見。又或執著於完美主義,自我麻痺,但布朗博士認為,「脆弱不是軟弱」,破解方法是先要示弱,跨過理想與現實的鴻溝,展現脆弱,學懂感恩,明白自己有多豐足,慢慢培養勇氣。

 

  書中最後一章「全心投入的教養法」,讓家長克服脆弱,了解自己是否能作孩子的榜樣,較盲目追求一種教養方式重要。

 

  教育體系和職場上,往往不能承受真正的創新,會有不確定的風險,所以學習和創造本質上是脆弱,而自卑的學生和下屬,他們情感抽離,沒有貢獻的熱情。因此,培養愛和歸屬感很重要,建立人與人的聯繫,與其支持孩子,不如說是大人和孩子相互支持,罵孩子只為宣洩個人的不安,應以同理心相待,克服自卑感。另外,學懂放手,讓孩子掙扎學習,尋找自我,展現脆弱的力量。

 

  布芮尼‧布朗博士的TED演講: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

 

  http://www.ted.com/talks/brene_brown_on_vulnerability.html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第六屆國際信息商會議「最佳信息商」白金獎► 了解詳情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You May Also Like
#Inner Beauty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