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4/06/2014

新聞工作者的六四足跡

《六四二0》記住血的教訓

 

書名:六四二0

作者:陳潤芝

出版:四筆象

 

  發生八九年六四事件那年,我在浸會學院唸書,和所有人一樣,難以相信北京的學生爭取民主卻演變為血腥慘劇。那時,和書友徹夜在大專會堂印製「哀悼」T恤,以此向為中國前途而犧牲性命的英魂致敬。

 

  當上記者,可能也是受六四的集體回憶感召,也曾採訪死守在天安門到最後的攝影師;因六四改變命運的普通人;媒體對發掘六四真相的影響等。六四事件已成為大眾不能磨滅的記憶。

 

  當年在北京天安門見證驚心動魄一幕的記者,不少仍為發掘新聞真相努力。很高興見到傳媒朋友、有線電視直播新聞台台長陳潤芝的著作《六四二0》,在廿五周年前夕再版。此書曾獲香港電台的「香港書獎」,有歷史的參考價值。

 

  薪火相傳,需要第一身的記錄,讓當事人親述真實經驗和感受。陳潤芝在六四廿周年,到美國西岸採訪了一批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六四二0》收錄當中八人的訪問,包括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秘書鮑彤;八個發起絕食學生之一的程真;曾參與七六年天安門四五運動而坐牢,八九民運有份和學生對話後卻陷獄的王軍濤;協助民運人士逃亡的黃雀行動幕後執行人陳達鉦,還有吳仁華、陳一諮、遠志明、浦志強等。附錄提供相關文件和六四日誌,讓讀者對中國的民主和維權運動發展歷程作參考。

 

  此書探討,他們當年「以生命追求的變革」,廿年後甚至現在實現了多少?透過八人的歷史見證和反思,解構血腥鎮壓的決定背後的來龍去脈;宏觀分析國家和學生的責任;營救民運人士的艱險;流亡海外的回望六四大事件,他們對家、國和個人的啟發和反思,深度分析中國民主進程的阻礙和契機等,這書是認識當代中國和中國人的範本。

 

  除了六四民運人士,跑在最前線的新聞工作者,同樣是六四歷史真相的見證人,陳潤芝在序言,描寫了她目擊解放軍和裝甲車進城鎮壓,令人心寒的一幕。那徹夜不絕的槍聲、記者生死一刻的守望相助、留守和撤退的決定……。書中,她發揮電視媒體工作者視覺的敏感和專業,筆觸生動描劃了令人畢生難忘的場景。

 

  陳潤芝在序言最後兩句,說出新聞工作者不畏艱辛背後卑微的心願:「希望這次血的教訓,能讓祖國明天會更好。」

 

《採訪六四的烙印》不要湮沒歷史

 

書名:採訪六四的烙印

執行編輯:劉銳紹

出版:青文

 

  如果說今日的新聞是明日的歷史,便不要讓它湮沒,這不單是新聞工作者的責任,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1989年夏天一班在北京現場採訪六四的新聞工作者,在1990年六四周年祭出版《人民不會忘記》和《採訪六四的烙印》,記錄記者採訪過程中的經歷和感受,對照廿五年來陸續發掘的真相和史料,當年出版的這本小書,也成為見證歷史的文獻。

 

  《採訪六四的烙印》一書收錄23位記者的文章,有追蹤吾爾開希的報導,和學運學生的交往;有見證民主女神誕生;有戒嚴下的採訪;有記者痛別血腥京城的心情,此書除了分享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是向平民百姓致意:「北京市民為了讓真相得以昭雪於世,盡力保護記者,這書也是對北京市民的敬禮。」同時希望炎黃子孫不要忘記這轟動全球的事件。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You May Also Like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