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2/07/2014

《我只是在不同的道路上》自閉症語言天才傳記

  上周發生一宗父弒子倫常慘案,兒子是自閉症患者,父親照顧兒子心力交瘁,事件雖令人痛心,也同時引起大眾對自閉症人士的關注。

 

書名:我只是在不同的道路上(JE SUIS À L’EST)

作者:喬瑟夫‧修瓦內克(Josef Schovance)

出版:大田(中文版)

 

  患自閉症的喬瑟夫‧修瓦內克博士(Josef Schovance)六歲前仍不懂說話,幸運的是他父母不接受這是兒子的「永久性精神創傷」,對他悉心照顧,讓喬瑟夫完成巴黎政治學院大學學位外,還成為一位懂十多國語言的哲學博士。喬瑟夫‧修瓦內克是法國第一個自閉症人士,在自傳《我只是在不同的道路上》展示他的內心世界、個人成長、和自閉症共存的經歷和困境,讓社會大眾認識自閉症人士,從而接納包容外,也體現人是獨一無二的真諦。

 

  喬瑟夫大學階段才正式接受自閉症治療,之前有六年被誤診為精神病患。替他的自傳寫序的臨床心理師洪仲清指,喬瑟夫有豐富學養,行文旁徵博引,以不同語言出處去探討現象,標點與斷句的方式十分獨特,擅長反諷。

 

  讀者在讀喬瑟夫的自傳時,可能需花點時間去適應他較跳脫,沒章法的敘事方式,但進入他的世界後,便會感受到他的風趣幽默,間中愛自嘲,如他於前言寫世俗對「自閉者」欠缺了解,普遍認為是「傻瓜蛋」、「處在心智障礙的狀況中」,或初次見面因他說話太慢視為「白痴」,而他的動作也令人以為他是神父。但只要他開口就自閉症演說,又立即由「白痴變天才」。

 

  他寫童年學習過程,由閱讀與寫字開始,兩歲懂得寫自己的姓Shovanec,用電腦比說話容易,很晚才學走路。他回想這令很多父母焦慮不安,而老師又寧願他留級。他以個人的小故事,細緻分析自閉學童每個學習階段和人際困難,包括四肢活動方式,語調詼諧,增加大眾對自閉症學童的認識。

 

  在喬瑟夫成長階段中,最接納包容他的是父母,一直為他和學校交涉,為他爭取權益。家人的支持對自閉症人士是最佳的「治療」。

 

  喬瑟夫也提到自閉症者最感困難是眼神的運用,特別是直視他人目光,於是有的會背著人說話,因而產生不少社交上的誤會。他為此研讀了很多管理學的書,還有閱讀別人臉上的情緒,然後發覺,大部分的情緒密碼由文化來決定,每個國家的人的微笑頻率不同,都需要學習。由此,他也學習了多國文化。

 

  這些微小的情緒和行為表現,其實也是一般人需學習的生活處世之道。此書談的雖是自閉症,但可引申到教育與成長範疇,以至人際社交學習上。

 

  喬瑟夫認為,人類其實很複雜,不能以單一標準來描寫。自閉症對他來說不是缺憾,而是優點,就像自己的朋友,應去認識他,接受他,和他和好,才能擁有「平靜和諧的圓融人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辭任終院法官撰文指本港法治受干預,政府反駁強調不受政治壓力,你是否支持政府回應?► 立即投票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You May Also Like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