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6/08/2015

《大驅離》全球化下的悲慘邊緣

  全球化下,我們不單關心本地新聞,更被世界大事觸動:各地大爆炸的慘況、航空事故、恐怖份子的暴行、受盡凌虐的婦孺……。全球化看似催生了世界的流動和整合,實際是製造更多鴻溝和裂縫,其中產生的核心現象,是全球經濟體系下的「被驅離者」。

書名:大驅離:揭露廿一世紀全球經濟的殘酷真相(Expulsions : Brutality and Complexity in the Global Economy)

作者:莎士奇亞‧薩森(Saskia Sassen)

出版:商周(中文版)/Belknap Press(英文版)

 

  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全球都市空間與流動研究專家,百大思想家莎士奇亞‧薩森(Saskia Sassen),在《大驅離》一書,提出一個顛覆性的「資本主義新階段」,造成的核心概念-「驅離」。

 

  她認為,先進資本主義和傳統資本主義的最大分別,是「榨取」和「破壞」,當發展到極端的情況,愈來愈多勞工和消費者已無價值,而變得窮困、被驅離,包括淪為新貧階級的中產、窮人、難民、失業者、自殺者;甚至在過往經濟主義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者,對整體制度已失去價值。

 

  作者指出因通訊科技,國家政策和金融體制造成全球流動,出現大規模的被驅離者-一個因社會經濟和生存環境惡化,全球崩壞的殘酷情況:貧富懸殊日益嚴重;顛沛流離和被拘禁的人數暴升;無數土地和水域被污染漸成為死區;資源被耗竭;戰爭和氣候難民大批在國與國的邊界絕望遷徙。而年青一代也分享不到經濟起飛階段的成果,而要面對「驅離」的現實。

 

  更壞的情況,是被驅離者的劣勢和困境,未必反映在GDP上。全球土地,金融複雜化引至的隱蔽運作,作者在書中以各國案例和豐富資料作佐證,闡釋跨界資本的「超級流動性」,造成各式各樣的驅離。如在現今「民營化、去管制化和開放國界」的年代,由「納入人民轉向逐離人民」,其中一個例子是中國,由「把人民大幅納入貨幣化經濟」,造成的「企業霸凌」現象,都值得大家警惕。

 

  書中的結語指出,受影響的國家和地域,已突破了傳統的國界地域概念,而延展至「更為隱蔽和地下的層次」,更需要我們把它們提升至地表之上,在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上打造新的空間。

 

  作者希望藉她的研究,給全球一個警示-我們需要一個更新和全面的概念,去詮釋造成被驅離者的因素,和前瞻解決問題的方案,需要國家和主流政策、社群和每個公民,擺脫私利而共同為未來努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You May Also Like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