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1/12/2015

《痛了,才知道愛原來一直都在》雙親死亡陰影療癒之路

書名:《痛了,才知道原來愛一直都在》(The Rules of Inheritance:A Memoir)

作者:克萊兒·畢德威爾.史密斯{Claire Bidwell Smith)

出版:馬可孛羅(中文版)Plume(英文版)

 

  本書作者克萊兒是資深心裡治療師,專長是悲傷療癒。這是她的個人是回憶錄,细逑自成年起雙親因癌病逝世,她如何面對悲傷,走出成長陰霾,重新確立生存的意義。《痛了》—書除了售出17國版權,並將被改編成電影。

 

  故事開篇是作者18歲大學一年級那年,得知母親大腸癌無法醫治的噩耗,幾個月後,母親病逝,短短的段落,描述親情的難捨難離,欲哭無淚。

 

  「當母親離開人世,父親告訴我,他認為母親用盡了最後一絲精力,只為了來找我……一旦她看到我的生活安定下來,她就終於能夠放手。」

 

  作者的剖白,十分真摰,她直陳害怕看到母親蒼白呆滯的臉容。害怕協助她排尿,接觸她的造口袋。說到母親接受寧養療謢時,她和七、八個男孩上床,以至母親病逝撕心的一幕,「仿佛回家等待死亡來臨」,均觸及年青人的失落迷惘。

 

  作者對雙親先後患病的描述,貫穿她青少年成長期,以至踏入社會工作。她回憶14歲時父親初患癌病,18歳時58歲的母親病逝,24歲父親癌病復發,翌年71歲死亡。

 

  她以為三十歳時的自己,父母雙亡,一切告終,但當回憶父母患病的情境,如洪水襲來,原來心理上還沒準備好。

 

  每個人都有機會經歷摰親離世,作者全書分作「否定」、「憤怒」、「討價還價」和「沮喪」四章,對面對死亡的悲哀情緒,如泣如訴,令人共鳴:

  「當我走在人行道上,悲傷握著我的手;當我因為下雨招不到計程車而哭泣,悲傷不在乎我。」

  「悲傷在我耳邊低語,告訴我沒有人了解我。」

  「我帶著悲傷上街購物,……彼此都太過空虛,以至於買了太多東西。」

  「悲傷和我一起淋浴,我們的眼淚和皀水融在一起。」

  悲傷情緒籠罩作者的前半生,她在喪母後一年,19歳墮胎,一直惦記着母親,重複稚子般的呢喃:「想回家,想要母親回到身邊。」

  「如果悲傷曾像隻鲸魚,或是像把刀,那麼,現在就變成龐大的虛無,從我存在的核心向外擴散。」

 

  到作者30歲再懷孕,終深刻體會為人母的幸福。這回憶錄儼然作者的悲傷治療書,走過父母死亡陰影的幽谷,向讀者展示,她如何克服生命中最大難關的一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You May Also Like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