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7/05/2016

《遺傳密碼》改變生命的奇蹟


書名:遺傳密碼:我們不是被動的基因繼承者,童年創傷、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都能改變基因體的表現(Inheritance : How Our Genes Change Our Lives, and Our Lives Change Our Genes)

作者:薛朗‧莫艾倫(Sharon Moalem)

出版:大塊文化(中文版)Grand Central(英文版)

 

  《遺傳密碼》一書中有不少病例,証明遺傳基因並不一定主宰我們的命運。反之,我們可通過生活上的大小事件,了解「自我」的本質,也就是說:認識自己。

 

  作者Sharon Moalem是科學家及醫師,他的研究屢獲殊榮。他融合醫學、遺傳學、歷史和生物學,來解釋人體的運作。此書記述了他在遺傳學上的突破性發展,和人類基因體的可變動性。

 

  書中解釋了很多由遺傳基因帶來的問題,如左撇子潛在的健康問題;有些人吃止痛藥像為自己持續注射嗎啡;書中援引大量醫學案例,決定我們罹患疾病或保持健康的遺傳基因,其實是可以經生活習慣、飲食、成長經驗等後天因素改變的。

 

  就是再惡劣的遺傳疾病,也有機會成為造福後世的福音。

 

  作者引一位患多發性骨折的年幼患者的的案例,指出骨骼在生物生命中恪守「用進廢退」的定律,即基因也會因我們用不用某些部位來回應、運作,從而提供我們可塑性好的強壯骨骼。該小女孩原是中國大陸的棄養孤兒,因某個基因有缺陷而患了「成骨不全症」。她給一對美國夫婦領養,從而也改寫她的命運。作者以藥物、物理治療和科技醫學介入治療,加上孩子個人的勇氣和毅力,對她的病情起積極作用,找出治療此病的突破,證明了她的生活經驗為這罕有疾病可重新形塑原有的基因密碼。而更重要的,是美國夫婦帶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

 

  此案例也說明,就是並非繼承了有缺陷的基因,正常人不做運動,吃得太差,長期卧床等,也會產生骨骼的毛病。因此,「在遺傳學上,罕見的情況讓我們更了解常見的情況。」

 

  書中也指出,生活上很多事情也會損害我們的DNA:如乘飛機由美國至加勒比海;在陽光下暴曬太久;吸二手煙;在游泳池畔喝兩杯雞尾酒;接觸殺蟲劑等。我們有修復基因損傷的能力,那也視乎我們遺傳到的基因有莫大關係。我們更要改變生活習慣,來照顧我們的基因體,避免潛在破壞性遺傳觸發因素。

 

  基因未來發展愈來愈快,人類需要好好的接受一番再教育,利用有關的醫學資訊,研究如何先發制人的作出正面改變,當中,有的人選擇少吃水果,和像荷里活明星安祖蓮娜一樣,把乳房切除,成為帶癌基因者。

 

  遺傳基因不是神秘的咒語,由此衍生的問題,可用於研究,還有助診治疾病,進一步改變人類的壽命,提升生命價值。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本港水費近30年不變,水務署表示有需要調整,以改善經營狀況,你認為加水費可否接受?► 立即投票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You May Also Like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