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4/04/2014

在西南秘境過大年:花腰傣的花街節

  先向大家報告我在兩個月來的行蹤。

 

  今年大年初一,來不及向親友拜年,我就踏上了旅途,去中國西南的雲南和四川拍攝過大年的風情。在近一個月裏,我追蹤一個又一個節慶活動,飽覽滇、川民間的奇風異俗。接著在2月下旬又前往江西省,參加該省邀請的攝影采風,3月上旬才飛回香港。

 

  我難得在家裏過一個完整的年節,這是因為每當過大年時,中國風土社會的節慶活動高潮疊起,正是拍攝的好時機呢。

 

  「雲貴川」,是幾十個少數民族的聚居區,也是探索旅遊者常掛於口的「秘境」。那裏的民間風俗充滿了奇光異彩。過年的日子也特別長,幾乎整個正月裏節慶活動不斷,真可謂異彩紛呈。回來後,忙完了工作債,才能靜下心來寫稿,與大家分享那段經歷。

 

訪建水古城,迷上燒豆腐

 

建水的城樓「朝陽樓」巍然屹立600多年了,比北京天安門早建28年。圖為建水民眾正在城樓下舉行春節聯歡盛會。

 

  大年初一中午起飛,下午抵達昆明的長水機場,立即竄上雲南朋友準備的車子,絕塵而去。本來想一路向西,連夜趕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六庫鎮,年初二就是傈僳族的節日「澡堂會」,那是人人都泡到露天溫泉享受「天體浴」的日子。但是司機說,去六庫有七、八百公里路,當晚無論如何也趕不到。我們只好改了目標,一路向南,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建水古城為第一站。

 

我也裝模作樣扮,與建水大姐們來張合照。

 

  夜宿建水古城,不由得回憶起十多年來幾次去元陽都路過建水,這座古城的韻味深深吸引我,但卻每次都來去匆匆,未能盡興遊覽。這一次,終於可以花一天在建水了。第二天,我們上午在古城裏徜徉,下午遊團山古村,晚上還可以住在新平縣城。

 

我到訪建水文廟時,正好遇上莘莘學子來拜孔聖求學業,氣氛感人。

 

  建水素有「臨半榜」之稱,意思是:在古代科舉考試時,臨安府中榜者在雲南稱冠,佔了全省半數。建水文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其現存規模宏大和建築水準之高,都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在全國文廟中名列前茅。

 

朱家花園是清代大型園林式民居,具有「雲南大觀園」美稱。十多年前我在園中住過一宿,但現在只能參觀不可居住了。

 

  在建水,除了逛了兩座古城樓和文廟等古蹟外,還特意到西城的老街巷去尋覓豆腐作坊,見識「建水豆腐」是怎樣做成的。

 

建水的古井特別出名,這是其中一口大井。

「建水豆腐」的做法與眾不同,風味也獨特。

 

  雲南的豆腐花樣很多,有不同的做法和吃法。其中有「燒豆腐」一類,最出名的要數「建水豆腐」,做法和風味都別具一格。我們找到了作坊,但見工場內蒸氣騰騰,三、四個女工正在忙碌。她們用黃豆磨漿、煮漿,點漿後,就進行獨特的成形工序。做法是:把半凝的豆花塞入一小塊紗布中,一邊包裹一邊擠壓成形,一鬆手就抖出一塊棋子般大小的豆腐。她們的手指動作頻率快得像在抽筋發抖,簡直難以看清楚。繼而要經過輕度發酵,使其產生特別的香味。

 

「建水燒豆腐」,就是這樣把豆腐放在火盆的鐵架上烘烤來來吃。

 

  在滇南,標榜「建水燒豆腐」的小店和攤檔遍及城鄉。我們也幾乎天天光顧。把豆腐放在火盆的鐵架上烘烤,待豆腐充氣膨脹,即蘸以配好的甜鹹醬油食用。一些小豆腐檔的收錢方式也很有趣:檔主每看到食客吃掉5粒豆腐,就向小罐裏投一粒豆子,最後點算豆子就知道吃了多少豆腐,該付多少錢。

 

建水雙龍橋被列為中國18座著名古橋之一。

歷史文化名村團山村。

團山村的古代豪宅「將軍第」。這孩子的祖爺爺也許就是位將軍呢。

 

  在建水縣城13公里的團山村,也是挺吸引人的旅遊點。這個由馬幫商人經營致富的古村落,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古建築26處。2005年,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保護基金會(WMF)將其列為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並被譽為「完整保存19世紀風貌特色的原生態村落」和「雲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我們在古村流連到夕陽西沉才離開,往下一站新平駛去。

 

紅河谷的古滇國後裔

 

新平縣嘎灑鎮的花腰傣小女孩,她們都打扮得像鮮豔的花朵一樣。

 

  到新平傣族彝族自治縣已是半夜。如此披星戴月,是為了趕上正月初三在新平縣參加花腰傣的「花街節」。

 

  在中國,傣族是雲南的獨有民族。而在東南亞泰國、緬甸、老撾等國,跨境而居的同源民族,分別稱作泰族、撣族、佬族。說到傣族,人們大概都自然想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主要生活著「水傣」)、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主要生活著「旱傣」);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離昆明100多公里的新平縣也有6萬多傣族人,被外人稱為「花腰傣」。

 

  其實, 新平縣傣族有3個支系,分別自稱為:傣雅、傣洒、傣卡。這3個支系的服飾不盡相同,不過女性服飾都有明顯的特征:腰間用3米長刺繡精美的彩帶纏繞,因此而得了個美艷的名稱「花腰傣」。

 

「花腰傣」女性服飾都有明顯的特征:用刺繡精美的彩帶纏繞腰間,頭上還戴著有如「鍋形衛星天線」的笠帽。

 

  據人類學家考證,「花腰傣」原來為雲貴高原越人的一支,是古時披荊斬棘長途遷徙中的落伍者,古滇國遺留在哀牢山腹地的後裔。他們在相當封閉的環境中演化,自成了傣族的一個獨特支系。百分之八十的「花腰傣」聚居在新平縣境內,主要生活在紅河上游狹長的河谷兩岸。

 

  花腰傣和我們熟知的西雙版納傣族有很大不同。傣族一般信奉佛教,而「花腰傣」信奉原始宗教,他們認為「萬物有靈」,相信「山有山神」、 「樹有樹神」、 「寨有寨神」。他們不拜佛,而舉行祭「龍樹」、祭「寨神」等活動。

 

  早在19世紀末,途經新平漠沙的英國學者H•R戴維斯曾描述道:「婦女的服飾很奇特,與我在其他地方見過的撣族(傣族)服飾完全不同……」。

 

  奇特的「花腰傣」服飾,為眾多藝術家青睞。舞蹈家楊麗萍在她創立的原生態歌舞集《雲南映象》中,就展演了「花腰傣」的服裝和舞蹈。「花腰傣」還有許多獨特的生活風俗,例如原始制陶、紡織染布、漆齒紋身、好嚼檳欖、喜食異物(昆虫、水生物)等,都吸引著民俗文化探索者。

 

我在花街等你

 

「花腰傣」少女們正在悉心扮,因為花街節是賽裝、比美的盛會。

 

  草草一宿。晨曦中的新平,大街上處處喜慶的節日標語,有一句話躍入眼帘:「我在花街等你!」這使我一下子想起一首情歌中的句兒「去年約會今年來」。確實,傳統的「趕花街」不但是花腰傣的年節,而且是青年男女談情説愛的「情人節」,充滿了浪漫味兒。

 

  在新平縣,幾個花腰傣鎮子都過花街節,以漠沙鎮大沐浴村寨和嘎灑鎮的花街最有名。各鎮的花街時間不同,想要趕花街的朋友最好在網上查好時間再出發。我們此行是為嘎灑花街而來,節期從正月初二到初五。

 

  新平縣城到嘎灑鎮90公里,繞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行車兩小時。一路上變換著風景,一叢叢鳳尾竹綠葉婆娑,大片的梯田層層疊疊…讓眼球美不勝收。

 

參加花街巡遊的「花腰傣」美女們一路輕歌漫舞,姿態動人

 

  大約9點鐘到達了嘎灑。這時,我們的眼球更加「美不勝收」了!你看花街上,無數花腰傣女姍姍而行,個個都打扮得花枝招展,令人驚豔。她們走起路來身姿婀娜,像一群群花蝴蝶向會場雲集,簡直可以用「美女如雲」、「花團錦簇」來形容。我突然明白,為甚麼說「趕花街」是傣族姑娘賽裝、比美的盛會。

 

  這一天,花街節有兩大活動:花街巡遊;遊到中心會場,就舉行歌舞表演和比賽。

 

男子漢沒有花腰帶,卻顯得雄剛慓悍。他們有的舞動著長柄大刀,有的舞獅。「獅子」的模樣拙樸粗獷,與獅伴舞者的面目滑稽有趣。

 

  嘎灑鎮不大,有一條主街和兩條副街,但是街道寬闊,巡遊隊伍浩浩蕩蕩也不會阻礙交通。巡遊的隊伍以女性為主,從小女孩、少女到嫂子輩、老媽媽都參加,男性似乎只是配角——沒辦法,誰叫她們那麼美艷呢。巡遊的步伐是緩緩而行的,一邊跳著舞蹈,柔軟的擺手和蹺腳姿態倒與其他地方的傣族相似。與女性相對比,男子漢顯示著慓悍的角色。他們有的舞動著長柄大刀,有的舞獅。「獅子」的模樣拙樸粗獷得可愛,與獅伴舞的面具人面目滑稽有趣。

 

  趕花街本來是男女青年擇偶、定情的時機,不過我們沒見到。不知是否移風易俗了,或者不在這一天進行?有人說,現在好多青年都離鄉別井去大城市打工,傣鄉裡已「女盛男衰」了。又聽人說,昔日趕花街時,可以看到動人的情節:姑娘帶著「央籮飯」,遇到意中人,就喂飯給他吃。

 

  這樣別有情趣的風俗,不知會不會已成為歷史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etnet健康網購,送你【健骨維他命D3(1000IU)】乙樽(價值$108)► 立即行動!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More on Travel & Din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