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9-12

香港車主繼續遭殃

  很多人以為香港是自由港,因此很多東西價格也會便宜。這只是誤會,除了地價之外,香港的汽油價格是全球第4貴,更是亞洲第一。若美國真的實施QE3,香港車主看來一定會繼續遭殃。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原油價格重新飆升,在上月紐約期油累升已經一成。美國聯儲局議息會議對QE3的取態影響全球,,也是全球焦點。聯儲局今天和明天兩日將舉行議息會議,過去美國實施兩次QE,隨後油價也是大幅上升。若果QE3真的來臨,油價甚至有可能會升破一百美元,即使美國政府未來可能會釋放石油戰略儲備,也未必能阻擋油價的升勢。在油價猛漲的處境下,汽油價格在香港一直是加快減慢的,估計在不久的將來很快就會上升至全球三家,香港車主的負擔將更加重。

 

  投資界對美國加推QE3政策預期突然升溫,皆因上週五公佈的美國非農業職位增長疲弱,甚至有預期指QE3本周出爐的機會超過50%,这两天市場憧憬主席伯南克會推出第三輪寬鬆措施(QE3)。

 

  回到内地,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了八月份內地消費物價指數(CPI)及生產物價指數(PPI)等主要經濟數據,受食品價格上漲帶動,內地通脹再度升溫。但是8月份入口卻下跌,伴隨著PPI繼續回落,反映內地需求急速下降。

 

  美國正朝「提高流動性」方向走,內地貨幣政策卻陷入兩難的局面,因通脹壓力回升,限制了中國人民銀行的減息空間,國家投資刺激經濟增長短時間內重新成為一個方向。國家發改委在上周短時間內,連續批核涉及內地55個城市的鐵路、公路、港口、航道等大型基建項目,粗略估計金額超過人民幣1萬億元,「穩經濟」的基建投資政策能否就此令到經濟增長「起死回生」?

 

  美國的模式對中國有頗大的參考價值,因爲目前內地面臨與美國上世紀70年代類似的背景,早前長期寬鬆貨幣政策導致流動性偏多的局面,流動性寬裕而經濟增長速度卻在下降。針對中期而言,通脹壓力大於通縮壓力,這將在相當程度上這將制約政策的空間,影響政府宏觀調控的行為,特別是貨幣政策。

 

  同時為了應對經濟衰退,中國和當時的美國均採取「凱恩斯主義」的刺激經濟、擴大公共開支,推行擴張的財政政策。不過,「凱恩斯主義」在面對美國70 年代的通貨膨脹時,它是失效的,而「供應主義」應對滯漲的局面較為有效,即穩健貨幣結合減稅政策。因此,反思2009 年內地的刺激政策,它有效的解決了當時已經出現的通縮,但在經濟回穩後,依然延續寬鬆貨幣和財政政策,引起通脹的上升。參考美國經驗,目前需要穩健的貨幣政策配合積極財政(比如減稅)更爲有利。

 

  不過,目前各種因素互相緊扣重疊一起,在經濟環境多變下,如何在合適的時候推出最為合適的經濟刺激政策?實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