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11-21

中環人的悲哀

  筆者昨天接受媒體訪問,談到寫作,當中在撰寫《中環人》欄目的時候壓力特別大,因為這原是一個輕鬆的欄目,說說香港財經市場的一些趣事和分享,也是這種原因,或許並不太符合筆者給予外界的「經濟學者」形象。

 

  一直以來,筆者心裏實在有些擔憂一些文章刊登後,會引來外界批評。的確,由於筆者的文章在內地廣泛流傳,不少讀者對若干內容頗有意見。媒體友人笑言,我們香港讀者就是喜歡看這類型文章,四書五經式的經濟文章我們實在看膩了。筆者心裏受到鼓舞,在這一期再次談談投行裏的趣事。

 

  與其說是趣事,倒不如說是傷心事,因為筆者發現人性真的十分醜陋。曾經有一位女同事與筆者說過一句話「Ronald,我是做金融行業的,這也是我自小就選擇的行業,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我看成無知少女,我家境不好,如果我沒有野心,又或者是我不貪心的話,我哪裏會選擇這個行業!以我的實力,美貌與智慧,我認為自己可以隨時取代公司裏所有的上司!」

 

  筆者聽到上述同事這番話後,心裏也大吃一驚,納悶在想,人有上進心是正常的,但是這位同事實在毫無必要來個這種形式的真情表白,同事之間最後的一道「純真」外衣一經剝落,人性就會變得相當醜陋。

 

  也有一位朋友和筆者說過他的經歷,他的上司是一個認識了20多年的老朋友,近一年多每天都會教導他做人道理,例如常叫他不要做若干東西,因為那些工作是浪費時間,只是低附加值沒有人會欣賞的東西,再這樣的話,他就會被炒魷魚,日後應該將努力投放在另外的工作上,或者是重新發展自己的路向。

 

  最終上述經歷也是悲劇收場,因為朋友發現他自己是被欺騙了,公司大老闆有一天召見他問到:「咦!大客戶十分欣賞你的工作,為何你不再以你自己的方式處理?反而去做一些毫無建樹的工作?」朋友醒了,原來是他的上司感受到他的威脅,於是使用調虎離山之計,友人傷心欲絕,隨後馬上遞上辭職信。

 

  在中環職場裏,人與人難以避免地需要保持距離和戒心,人人都想取代你,而你的優點會被演繹為缺點,而你的缺點會被演繹為死罪,無時無刻不可不妨,實在是中環人的悲哀。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